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效率
  
  教师是教育者,具有绝对权力。在教育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今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在教学中更是要求师生合作、交流、沟通,才能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迫切,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教师只要扮演好学生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等几种角色,努力改变过去那种“人灌”、“机灌”的形象,就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度”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深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
  
  其次,从教学内容设计来看,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各单元在编排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突出了新教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果忽视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任知识重点没有把握好,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知识,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过去一般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花色品种”,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当主持人
  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某方面的地理新闻或地理知识,适当时在地理课上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开展角色扮演
  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独家经营”的教学方法,应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中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而又颇见成效的好方法。角色扮演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中学生,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实施开放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系统”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天体知识,可带学生去天文馆,指导他们观察;可去野外考察山岳地形了解地质构造;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4.利用图像进行教学
  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图像的引导,并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它重视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回答)、动手(答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技能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将课本的问题研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深深地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积极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开发校外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校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教师可以结合所开设的选修课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请人现场讲解。
  
  通过对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五、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即时评价时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对学生的解释,不作简单的确定性评价;注意实行视情况而定的延迟评价;注意用评价把教学引向深入。这样评价学生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探究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以需生思,以疑激思,以情促思”,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需要情境探究:以需生思    兴趣来源
今天在温州中学,听了来自苍南中学的年轻教师吴老师开设的一堂知识拓展类的选修课,我受益匪浅。吴老师亲和自然的教态,激情流畅的课堂用语,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化学问题探究的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化学
摘要: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看错题目,抄错数字,看错单位,混淆了概念等等。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反映的往往是自己产生错误的一些表面原因,如“粗心”,“看错题目”,“计算错误”,“背错公式”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错误往往是致命的,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去研究、发现产生这些错误的本质性原因,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学会物理地思考,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反思能力。    关键词:物理
对于九年级刚刚升入高一的同学,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就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和同仁们探讨一下,现将感受和收获整理如下,和同行们交流一下。    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些许的脱节现象。有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接轨的教学,不顾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开快车赶进度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mid-FTIR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malignant oral tissue from normal tissue under in vitro condition. Here, an in-s
有人说,千年不息的窑火成就了景德镇这样一座奇特的城市,她的山丘是由匣钵堆成,她的河流从碎瓷片的河床上流淌,她的里弄由窑砖头砌就,她的城市雕塑全与火有关……火与土构成
摘要: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全部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意义  和其他学段一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也都希望学生具有同等的知识水平以和学习能力,以便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假如借助一些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故事,把知识的呈现形式变的轻松活泼,就能把看似乏味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活动,课堂会显得妙趣横生。《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遵循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