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
  策略一、深挖掘,开发教材资源助高效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它需要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学习内容是探究学习设计的载体,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
  案例1: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讨论探究活动:给学生发两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材料是: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若干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第二组材料是: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若干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求学生分别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学生探究讨论后,发现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不可以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原因是8和4不是3公有得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
  【思考】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案例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笔者在一次计算研讨会上听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授课教师出示两道混合运算:2.5÷5 98.6和3.8×4.5÷2。先让学生读题,接着出示讨论提纲:A这两道题包含了几级运算?B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C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区别?再给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讨论。(讨论气氛不活跃)最后汇报结果。
  【思考】这样的处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探究兴趣不大,因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生早已经掌握,这节课只是把整数改成小数,方法一样,所以,这节课没有必要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把讨论探究的时间用在让学生说方法,做练习上效率会更高。通过上面2个例子,说明了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开发教材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讨论探究教学内容。
  策略二、重经历,体验知识形成显高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从最早提出任务要求,到最后达到目标。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必须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探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探索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能体验到知识的形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在研究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
  案例3:[加减法简便计算]
  1、下面各题,任意选择其中的5题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57 100 359 203 258-103
  253-198 533 199 359 200
  253-200 533 200 285-100
  学生的选择:
  457 100 359 200
  253-200 533 200 285-100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些题计算?
  3、想一想,其它的题目能否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怎样计算?(独立试算)
  4、小组讨论:说一说以后做类似59 203、258-103等题目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思考】“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欢乐。这样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而感受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了算式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领悟加减简便计算的方法,这远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简便方法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只有允许体验才能使学生走近简便计算,才能形成强烈的简便计算意识。
  策略三、善引导,提升讨论探究推高效
  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取得成功,既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作保障,也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只要讨论在不断地进行,就需要有助于维持其动力的问题来支撑。教师的提问可以说对讨论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即使是学生开放式的自由讨论,教师也应当在恰当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介入进去,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使讨论保持鲜活的活力。
  案例4:[圆柱的体积]
  1、出示圆柱模型。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把圆柱体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吗?
  (学生默默不语。)
  师:我们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是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呢?
  (学生此时议论纷纷。)
  师: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讨论题纲:利用学具动手拼一拼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圆柱体可以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②两种立体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③你们发现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
  2、同桌上台汇报讨论探究结果。
  3、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板书、推导公式。
  长方体体积= 底面积 ×高
  ‖ ‖ ‖
  圆柱体体积= 底面积× 高
  【思考】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把圆柱体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吗?”由于学生空间抽象能力薄弱,所以,刚开始学生都一脸紧张,默默无闻。此时,教师作了简要的启发性的提问,“我们在探究园的面积时是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呢?” 教师的设问具有启发性,设在关键处,实施了必要的有效地调控,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容易导致探究性讨论无法进行或者偏离主题,喋喋不休,甚至使课堂秩序混乱无序,而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必要的有效地调控。比如,像上述例子中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加以及时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破僵局。再如,学生讨论发言过程中互不相让的争执现象、起哄现象等等,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该说、该引导的不敢说,不敢引导,怕说多了就变成接受式学习了,其实有些教学内容还是得采取接受式学习的。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小学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的科学教学不再是知识灌输的简单过程,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很多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明显增强。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把科学教学片面地理解为“活动”教学,将探究活动泛化,学科味被活动味所替代,淡化了学科本真。科学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所以科学课要真正体现“学科味”,就必须把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显得既抽象又枯燥,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继而敲开学生数学智慧的大门,是至关重要的。  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相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学
随着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的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数学交流”的要求:“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交流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农村小学的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激活习作的源泉,在习作中描绘出生活本真呢?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有效地挖掘文本资源,赐予学生一些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经作为语文学习五种能力单列一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要广泛化、灵活化,活动的任务要明确化、激趣化,活动的体验要亲历化、程序化,活动的收获要多元化、立体化。从而充分发挥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探索了一点应用综合性学习的做法。  一、确立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求知内趋力  1、利用教材资源,确立活动主题。在新课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口语训练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需要教师花大力气的难点,学生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说,会说,善说.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学艺术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中班幼儿对初步的数学知识,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掌握,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入人意,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虽然有些关注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空白和遗漏。传统的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而充满数学元素的绘本,能让孩子在潜
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教师是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利用身边现有资源,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农村小学也可以上好科学课。  我自己设计的一节科学课——《显微镜下的世界》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上面所说的道理。  一、课前准备不为难学生  星期三上完科学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星期四科学课上需要学生准备的实验物品:白
小学阶段,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发展。一节好课,要有一种内隐的 “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  廖老师执教的《爱写诗的小螃蟹》,就让我们感到了精彩的评价语言中所绽放出来的智慧与爱,看到了孩子在语文课堂成长的幸福。让我们随手采撷几个片
科学学科所教的知识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到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科学教师来说,真的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行。但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学中有时被学生提出的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弄得很是尴尬。还好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很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查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与科学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变得丰富而生动。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