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策略刍议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经作为语文学习五种能力单列一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要广泛化、灵活化,活动的任务要明确化、激趣化,活动的体验要亲历化、程序化,活动的收获要多元化、立体化。从而充分发挥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探索了一点应用综合性学习的做法。
  一、确立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求知内趋力
  1、利用教材资源,确立活动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教育,不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中都专门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板块。所以,我们要切实利用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合作精神、创新才干等。
  2、利用生活实践,确立活动主题。学生的自身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生活越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就越丰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养成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使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实现语文化。当然各学龄段不同,确立目标要分深浅,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内驱力。
  二、确立活动任务,进入问题情境
  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确立后,就要布置商讨,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合作,使学生明确分工,明确任务,进入问题的情境,使自己知道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老师引导下,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从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探索动机。
  如,学生在学习了人教版第七册第九课《自然之道》一文扣,课后给学生设计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去搜集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活动之前,先分小组商量一下,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然后分头行动。达到任务明确化、趣味化,投入问题的情境,这才能深入到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去。
  三、进入实践体验,寻求解决问题
  这是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三维度”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直接体现,实践体验的主要内容有:为了解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实施直到检验结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活动等方面。这个活动阶段,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加强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这是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最终目的,不过分追求问题解决的结果,有的问题也无需得到最终结果,贵在学生全员参与,即使有的问题未解决,也不代表学习活动的失败,相反要因材施教,给予鼓励。
  当然,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以指导为主,以合作为形式,从而体现共同参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念,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凸显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亲历化、程序化。
  四、总结表达结果,充分展示交流
  这一阶段,是学生把自己探究或小组合作取得的学习结果进行整理、筛选、展示的时候。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地点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校内,时间不限于40分钟。这样语文学习渠道才宽广,受到的语文教育才全面,学习的兴奋点才多、动机才强、效果才好。
  学生的成果展示,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讨论型、竞赛型、演讲型、表演型、辩论型、演示型、游戏型、赏析型、综合型等,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制网页等。这些,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也是学习成果分享阶段,还是互相评价、自我反思阶段。体现了活动收获的多元化、立体化。
  比如上述“大自然启示”这个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走进大自然,用文献查找与调查访问法以及亲自实验法,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作了如下汇报展示:
  一女生拿着植物的枝叶说,我通过多天的观察,发现植物的叶子在白天会张开而夜晚会收合,有的则相反。通过询问老人,才知道白天收合,是为了减少植物体内水分;夜晚伸开可以吸收空气中水气。相反,白天放开叶子是多吸收阳光,但它们到夜晚又开始收合了,不知是怕冷还是怕散失自身能量?我还得研究。
  一名男生:我在《北京大学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人文读本》的小学卷第11期书上看到,一篇《树叶上绘制的地图》,题目挺新奇的,小树叶怎么绘地图呢?一查阅,才知道:人们乱砍伐树,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人们手中的钞票,正在将人们引入通往地狱的路上。而从前树叶上的图案,一个又一个叶脉交错的图案,使我们在一张地图上述失了自己。
  又一男生讲了一个故事……
  老师总结:同学们观察、调查、搜集、实验谈的很全面,说明各小组都切实参与行动了,活动的结果,收获很大,有自然界的、家庭生活的、个人操作的、名人故事的、社会生活的等,视野拓宽,语文语言表达到得到提高,谈得很有条理,学会了归纳、总结、推理、表达等,不论是观点、结论,还是自我反思,都表现超常的能力,走进大自然,真是走进了能放飞思想、手脚的新天地。
  可以这样说本文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四个阶段,如果“确立活动主题”是活动的引子,那么“确立活动任务”只是活动准备阶段,“实验体验”阶段是活动的关键阶段,“总结表达”阶段很重要,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作者单位:宿豫区侍岭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伴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成为教学的好帮手,它能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人机互动随意书写、绘画的功能。更能迅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丰富趣味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从而轻松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下面笔者就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禹治水》一文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化静为动
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以人为本,有效扎实,注重细节”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能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变革创新,把数学课上得生趣盎然、精彩纷呈,给人以美的享受。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与核心,蕴藏着的广博深遂的内涵和奥妙绝伦的哲学智慧,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无为”是讲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这对于少先队辅导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无为”不是“不为”,而是要求辅导员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大的辅导效果,实现由“事事干预”到“抓大放小”的转变,由
《全日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尽力避免机械僵硬地纯语言的训练模式,而要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真实活动,让学生扎实有效的言语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那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的设计英语活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服务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策略:  一、英语活动要关注外显形式,更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和载体。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极易受到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所以,要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想方设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运用情景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图画再现,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
一、与“洞洞书”的第一次约见  新学期,图书区的“洞洞书”首先吸引小朋友的目光,用完午餐纷纷挑上一本开始阅读:(省略)  我的思考:“洞洞书”与图画书的PK战:自从班里有了“洞洞书”,幼儿画报及撕不烂图书都受了冷落,小朋友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洞洞书”。从材质上看,“洞洞书”用的是厚纸板,不易撕破的同时,又给幼儿带来触摸“洞洞”的层次感。“洞洞书”的“洞洞”带给幼儿新的触觉及视觉体验。  1、托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小学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的科学教学不再是知识灌输的简单过程,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很多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明显增强。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把科学教学片面地理解为“活动”教学,将探究活动泛化,学科味被活动味所替代,淡化了学科本真。科学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所以科学课要真正体现“学科味”,就必须把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显得既抽象又枯燥,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继而敲开学生数学智慧的大门,是至关重要的。  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相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学
随着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的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数学交流”的要求:“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交流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农村小学的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激活习作的源泉,在习作中描绘出生活本真呢?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有效地挖掘文本资源,赐予学生一些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