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探寻诗味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古诗词似乎就是为了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争取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其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诗词的作用远不止考分那么肤浅和功利。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时代和个人风格,有的行云流水,浅白通俗;有的婉约隽秀,独臻妙境;有的跌宕起伏,雄浑深厚;有的如烟似梦,凄迷惆怅;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因此,如果不能真正领略诗歌之美,而靠死记硬背一些词语去拿分,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悲哀。
  我认为学习古诗词,要想尽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诗境,感悟诗意。近年来我也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以教授《雨霖铃》时的主要过程为例,谈谈古诗词的教学艺术。
  一、审丑的背后是审美
  课本中的每一首诗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杰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有律,有一种令人击节叫绝的精致之美、节奏之美、和谐之美,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回味无穷。学习古诗词时,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吟诵来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以往,老师们针对诗词朗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播放名家范读,同学们只需聆听即可。其二,自己读或者找一部分学生读,一般为了顾及学生自尊,这部分学生必然在朗读上属于水平较高的,于是,其他同学依然只需聆听。对此,我一直在思考:难道把美的东西塞给了学生,学生就一定能感知其美,并一定能学会审美吗?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只有让大部分学生愿意读、学会读,才是古诗词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于是,在教授《雨霖铃》时,我特意卖了个关子,首先播放了一首武汉大学自谱曲的《雨霖铃》,然后顺势导入:
  师:跨越千年的离别,谁人能懂。或许武汉大学的同学们懂了,所以才能为《雨霖铃》重新谱出如此婉约的曲子。其实,不仅他们懂了,老师也懂了。只是很可惜,老师不会谱曲,也不会吟唱,但老师会读,要不给大家范读一下?
  (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先不用鼓掌,待会老师读得好,再鼓掌也不迟。(在同学们的满怀期待下,我一字一顿且不含任何感情地朗读了词的上阙。然后停止,观察学生表情)
  (生没有掌声、没有议论)
  师:此处应有掌声啊?难道老师读得不好吗?
  (部分同学稀稀拉拉地鼓掌)
  师:(叹口气)唉,咱们在一起已经将近一年了,从你们的神情中,我明白了一件事:刚才老师读得不好,很不好。要不你们教教我应该怎样读,让我能够有所进步啊。
  生:(开始议论,较之前的沉闷变得稍活跃,一学生率先举手发言)老师,读诗怎么能一字一顿的读呢?像是机器读的,一点节奏韵味也没有。
  师:(微微一笑)感谢你用“机器”来形容我,至少说明我方才的读音还是准确的,只不过没有节奏,那么,同学们能为我示范一遍有节奏的朗读吗?
  生:(一学生举手)我来读。比如第一句,我们应该首先对其进行断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作恍然大悟状)要不,老师来学学?(根据节奏读了一遍,追问)是不是这样,你们就可以给我掌声了呢?
  生:(七嘴八舌)还不行。你的音调太平了,没有顿挫。你的节奏太单调了,没有长短。你的声音太无情了,没有任何感情……
  学生已经完全放开了,他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教”我,我也非常配合地一遍遍跟着他们学,直到他们比较满意为止,最终我获得了掌声。在这一过程中,我非常惊喜地看到同学们的投入,他们为了“当好老师”,不局限于《雨霖铃》本身的节奏韵律,还深入领悟该词的意境与情感,以至于哪句该读得低沉,哪句该读得沉重,哪句突出孤寂,哪句体现痛楚……竟然分析得有模有样。“正其音、和其韵、感其情”,当我在黑板上缓缓写下这九个字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部分同学似乎还在低头咀嚼,品味诗意。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变化,以“丑化”的形式去展示原本美好的东西,却能让学生层层深入,更加深刻地感知“美”的真谛,岂不划算得很?
  二、改编突显了原创
  古典诗词的美,还在于其独到的绘画美(意境美)。画家用刀笔、墨、颜料等工具,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造型语言,在纸、纺织品、木板等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而诗人,则是根据绘画美的规律,通过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绘画”。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悟诗中画意,了然个中手法,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但往往学生最后记得的只是一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而诗味、画意、手法之美,全然不顾。究其原因,终究是因为教师给予的多,学生思考的少。
  于是,我在教授《雨霖铃》时,首先出示了一首学生自创的《天净沙·送别》。“寒蝉骤雨清秋,暮霭烟波渡头,晓风残月薄酒,杨柳难留,远行人立兰舟。”然后顺势提问。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首《天净沙》,它出自我们班的才女静微之手,大家读一读,它符合诗词韵律吗?
  生:(因为是身边同学创作的词,所以很有兴趣,课堂气氛也很好,大家抢着回答)符合啊,它和我们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是一样的;它读起来很押韵……
  师:对,这首词是很有韵味的。(微微一顿,语气变缓)那么,与它的老祖宗《雨霖铃》相比,又如何呢?
  (学生一下子沉默了,不知道怎么答)
  师:(缓缓给出提示)有人说,“柳永如果是一名画家,定然也十分优秀,因为他的词中有浓浓的画意。”比较以上两首几乎是由相同意象构成的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柳永可以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呢?
  (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比较投入)
  对比“寒蝉骤雨清秋”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便可看出原词中的融情于景;对比“远行人立兰舟”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可看出原词中的细节描写……再如虚实相生、远近相宜、动静结合等等更是水到渠成,这些都是学生经过对比自行得出答案,记忆自然深刻。其实,之前出示的那首《天净沙》,本就是我请静微同学有意创作的,而且在我的要求下,她只能从《雨霖铃》中抽取相关意象进行简单的组合,为的就是突显原词的意境与手法之丰富。诸如这样来自学生的教学素材,比起那些冰冷的课件自然更得学生之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要求教师树立开放的、多元的大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本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有说服力的特色教学资源。如何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本
摘要: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绝大部分学校还没能抓住这个契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可行的计划,缺乏指导体系,缺少必要条件,没有参与动力。只有高度重视闲暇时间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实施科学的调控,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充分发挥闲暇时间在中小学道德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闲暇时间;中小学;道德文化教育  中图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各种原因使户外体育活动不能正常、高效的开展。我园是1998年创建在居民小区里的一所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足,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当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又非一日之功。要想在高中三年的有限时间内有效落实该目标,需对高中三年的语文课程进行科学规划与整合。因此,构建一套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语文校本课程体系,这不仅是适应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特色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构建 提高语文素养 校本课程体系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
【个人档案】  沈玉芬,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坛新秀双十佳。曾获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江苏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奖。主持省级课题《基于组块教学理念的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人物速写
摘要:镇江市职业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工作室模式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开发了新课程,校企合作模式在优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互惠,工学交替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社团模式促进了学生成功成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57-02  江苏省镇江市
“整理与练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单元新课教学之后所安排的一项教学内容,这种课型既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究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融会贯通”的独特功能;从学生的发展方面来看,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单元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要点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的结构化认知和系统性占有的过程,所以说整理与练习课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和结构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教研和创新。有效教研本质上是一种有效学习,开展有效教研目的是使教师得到专业化发展。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不断探索实现有效教研的方法和途径,在有效活动模式、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题研究、有效学习培训等方面不断创新,成效显著。  关键词:有效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58-
摘要: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立交桥”,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分层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61-03  一、构建分层发展的“立交桥”,  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江苏省东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人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精彩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