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各个细微的环节入手,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注重成果反思和课外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学;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究;实践;
  
   根据新课程标准内容,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应该成为学生在小学劳技课堂学习中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师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次教学都应该是在文本(有形或无形)、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创设适切的教学实践情境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将学生带入了具有真实感的社会化、生活化的氛围。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要善于把学生引入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去,让学生感觉到所研究的问题是新奇的,是富有挑战的,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通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课的导入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使松散状态的学生集中注意,引向新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其形式、手段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语言简单扼要而突出重点,产生先声夺人的良好开端。
  2. 通过范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不闻偿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作的展示来优化教学过程,能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有利于从直觉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合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问题是探究的动力。劳技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劳技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激发自主探究。
  
  二、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研究。对每位学生来说,自己真实的体验,深切的感悟,从中所获得的实践知识远比“师授生受”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1. 因材施教,拥有探究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认知基础、思维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脚手架”。要充分体现差异教学的思想,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提供可能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2. 合作探究,整合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因为它能使合作者之间在智力、能力、物质等方面实现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同时也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动能力方面,可以采用独立与合作并重的小组合作方式。尤其是对一些较复杂、大型作品的设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关键点拨,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和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困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有疑难时,帮助学生共同解决。教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来,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方法指导,而应采用“穿针引线”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索、交流、探索、创造,深化实践内容。
  
  三、注重成果反思和拓展,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品或成果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践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
  1.?重视成果反思,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作品或成果是劳动的体现,也是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的主要载体。学生在经历探究、设计、制作的过程后,往往会有许多体验和感受。当具体的作品呈现时,也往往会暴露出某些缺陷。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并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和探究。通过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成功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2. 课外合理拓展,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涉及许多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需要教师和学生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主动引导,每个教学内容完成之后都应给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探究的机会,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拓展性的问题,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外拓展与延伸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场地的限制、资源的单一等),增加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的机会,既让学生对课内学到知识进行巩固,又延伸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劳动与技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它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扬弃,也是对教与学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乐趣,使其个性创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者单位: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小学 江苏212003】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有效预习的习惯养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了,这是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我这一年多来对小学低段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低年级英语预习的主要任务  要做好预习这个工作,首先要知道每个阶段的预习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  1、跟着磁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一个标志;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生产制造过程重要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指数进行统计和预测分析,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提出预测目标值,从而直观地了解过程能力的现状和动态趋势,准确
从教育到发展,这中间的过程是离开生活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但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那如何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让少先队活动不脱离生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生活情景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问题中求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与科普结缘,既是现代社会对语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材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对小学语文教材阅读课文中的科学教育资源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阅读教学渗透科
现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似乎只注重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只注重孤立单词的发音,有时也注意重读和语调,但十分忽视整句整篇英语的节奏和声调。总的来说,中部和东部水平较高,广大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