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指出,当下的教育要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关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通过收集到的资料,理解社会与自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上做了一些探讨和大胆的尝试,认为所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借助观察、研究、比较、分析、探究等途径和方式,启发诱导学生认知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更新观念,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展现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具有选材广泛,能贴近学生生活,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与不知之间探索、体验、求知,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不能有效的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直接陈述现象和规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规律,忽视科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应用过程,忽视学生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的不良局面。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借助观察、研究、比较、分析、探究等途径和方式,启发诱导学生认知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只有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情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激趣导入,创新能力在期待中酝酿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相关。一堂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有精彩的导入,能瞬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就好比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迅速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把好奇心发展为主动探索。
  如我在《我的手》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导入情景:通过手指的多种变化形成各种小动物的造型,让学生对手指的灵巧充满着想象力。随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手的外形,看一看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摸一摸手指上有多少骨头和关节?让学生思考如果五个手指长在一边,或者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手还会那么灵巧吗?引导学生研究手指皮肤上的皱褶和大拇指的活动,让学生猜想假设手这么灵巧,还和什么有关系?并且通过学生蒙眼摸物体活动,帮助学生辨认周围的物体。一系列的激趣导入和活动,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乐此不疲。最后让学生去发现周围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手的感知,知道物品的正反,知道人民币的币值等。这样的激趣导入,可以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开拓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三、精设操作,创新能力在手指尖流淌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种手和脑的辩证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操作情景,引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他们深刻领悟创造之美,把创新变成学生的追求。
  如在《快乐体验——制作寿司》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情境:在学生掌握了紫菜寿司卷的制作方法后,我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品種、花样、口味的寿司卷呢?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他们在卷入的食物上进行了变化:如把黄瓜条、胡萝卜条换成各种水果条,做成水果寿司;还有的换成鸡蛋条,火腿肠条,做成什锦寿司;更有一些同学继续添加了肉松、芝麻、番茄酱等,使寿司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接着,各小组的同学在寿司的切法上也进行了改良:由单一的圆柱薄片变成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和三角锥体,这样在装盘时配以不同颜色的水果或蔬菜切片,一盘盘精美诱人的寿司作品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着学生们垂涎欲滴的样子,我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这样的设计制作情境,打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创造空间,促进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创意活动,并在创造中获得乐趣,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评价激励,创新能力在想象中拓展
  人的想象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即使是再造想象也同样包含着人的创新精神。因此,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善于想象往往是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们对寿司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有的同学提出肉松和番茄酱不但能卷在寿司卷里,还可以点缀在切片寿司外面,这样会更好看更好吃;还有的同学建议回家后把寿司做给亲人们尝尝,还能继续发明新品种和新花样。多好的想法呀!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吗?因此,在创设评价情境时,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联想和顿悟,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冲动,主动追求更有创意的劳动成果,提高他们创新活动的质量。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广阔天地。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主动把握机遇,精心创造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发展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小学低段的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直至过渡到书面语言其起步阶段是从识字开始的,也是与学生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入学前,他的口头语言已有很大进展,但由于心理发展水平所限,他们对言语活动的内涵,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入学后,低年级学生识字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这一过程充满着复杂的思维活动,识字教学必然引起低段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导致了教育狭隘性、封闭性。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赋予物理的教育任务是:不仅使学生学到相应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所以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
该文采用相对论多组态理论方法,系统计算了高离化类铜离子等电子序列(Z=49-92)的4s-4p跃迁参数,计算结果与文献的实验值与计算值作了比较,并讨论了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音乐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关键是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及部分授课实录。  一、运用童话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歌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童话语言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最易于接受,因此,运用童话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歌词内容,可以启发学生,使师生的形
用电化学方法结合X-Ray、SEM、XPS等近代结构测试技术,对铜沉积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硫脲的存在使沉积表面颗粒细化,产生光滑铜沉积时硫脲(TU)的最佳浓度范围为10mg·L〈’-1〉,但浓度大于20mg·L〈’-1〉时又会造
前言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vii)系短期有毒植物。青鲜时有毒,家畜食后,常造成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在霜后期的晚秋至冬春枯草期却无毒,此时,家畜食后安然无恙。不仅如此
初三数学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初中所学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要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要做得好不是件易事。点滴体会记录如下:  一、将基本概念贯穿于习题中  数学概念形成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内涵,认识概念“原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方法,准确运用,是复习中的一
从测量原理、数学模型、软硬件设计出发,介绍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卷烟质量检测系统。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多种抗干扰和误差修正的措施,并充分发挥软硬件的优势。因此不仅保证了检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