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是语文教学之本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式语文”一是倡导教师返璞归真,朴朴实实地教;二是鼓励学生多读,以读促悟,以读构建知识网络,并在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掌握自主读书的方法。“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鄂教版课标教材第九册《快乐王子》时,教师伴随着忧伤的音乐讲述:有人说,他的童话里有一种“不可摧毁的天真”。也有人说,他的童话故事犹如诗文般优美动人,在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与它们相媲美的童话。他就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王尔德的童话,被其中的忧伤氛围深深地吸引。这节课,让我们在淡淡的忧伤中走进并不快乐的“快乐王子”。
  忧伤的音乐、动情的讲述不仅创设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情境,确定了感情基调,也使学生充满了阅读期待。
  二、初读质疑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进而产生疑问,明确阅读目标。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流程:通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或者针对课文的题目、故事情节、时代背景等,或者字、词、句等进行质疑。肤浅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再阅读或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从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作为研读目标。如,教学鄂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一次著名的冲刺》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读课题,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你由此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两个核心问题作为学习目标——这是怎样的一次冲刺?为什么这次冲刺这样著名?
  这样的引导,既教给了方法,又直奔文本重点,还营造出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研读释疑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随文入境,潜心会文,解决心中的疑问。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提炼出的问题选择部分段落,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在读中感其情,悟其理。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向导的角色,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感官,通过重点词、句、段或者标点符号,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以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美读生情
  教师通过语言,或者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氛围,并采取单人、多人、分组、分角色等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通过读,激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鄂教版课标教材第八册《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行诗时,教师这样指导朗读:喝酒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浇愁的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是朋友相逢時畅快的酒。现在,朋友即将离去,这第一杯是离别之酒,朋友将要远走他乡,怎不令人伤感呢?——请你读。这第二杯是牵挂的酒,朋友的离去让诗人心中有了太多的牵挂。——你读。这第三杯是担心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可千万要注意身体啊!——女生读。这还是一杯祝福的酒,这一路有太多的艰难险阻,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吧!——男生读。这更是一杯期盼的酒,王维期盼元二建功立业,凯旋而归的那一天。——一起读。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
  精心设计的递进式引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激活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感受,他们的情感随着每一次读而澎湃、升腾。
  五、读写结合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契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如仿写、续写、改写等,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这条小鱼在乎》是鄂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的结尾,小男孩仍在不停地拯救着小鱼。明知道他一个人救不了这么多的小鱼,但他仍然不停地捡起一条又一条鱼,把它们扔回大海里。此时此刻,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对小男孩的崇敬和对小鱼的同情。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些被救回大海的小鱼,如何心存感激,会对他们的亲人说什么?那些仍在水洼里挣扎的小鱼结果怎样,有没有办法可以救它们?孩子们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这样的续写,刚好给了他们倾述的机会。
  六、广读延伸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用课文作范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比如,高年级的许多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进而鼓励他们阅读完整的作品。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叶圣陶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以生为本,教师就要与教材精心对话,在尊重教材、学习教材、精通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改变、组合,演绎课堂精彩。  立足知识储备,合理调整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学习新知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而数学学习的特点在于各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旦知识链没有建立起来,就很难达到高效
摘要:向红薯淀粉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添加量的低聚糖,测定淀粉粘度、碘蓝值、凝沉性,以此来研究低聚糖对红薯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种类、不同量的低聚糖对红薯淀粉的粘度、碘蓝值、凝沉性有较大影响;麦芽糖对红薯淀粉的热稳定性和碘蓝值影响最大,低聚木糖对红薯淀粉的凝沉性影响最大。  关键词:红薯淀粉;低聚糖;性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T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
在美国不乏老牌的轻武器制造公司,已经倒闭的温彻斯特公司和正在经历倒闭的柯尔特公司都拥有百年历史,然而鲜有人知道还有一家百年老店曾经名噪一时,经历倒闭后,被以同样的名称再度建立,以期延续过去的辉煌,这就是埃尔文·约翰逊军火公司(Iver Johnson arm)。如今,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警用霰弹枪——PAS12 PG-R/C霰弹枪,上演一部“老兵不死”的传说……公司因刺杀要人而出名  埃尔文·约翰逊
一、全册各单元编排体系对照表  [实验教材\
学科德育,就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功能。学科德育要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品德行为养成于一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育德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以达到“教书”与“育人”相伴相随的无痕教育。  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形式,学科德育在学生道德教育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当教师对课堂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研究欲望时,课堂教学过程就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半点活力,也就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如何激发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呢?我们可以从教师认知角度的“三明确”做起:  首先,明确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教学理论在一定思想高度对教育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途径与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的探究实验需要点燃红磷,如果教师动作迟缓,就会发生白烟泄露或集气瓶和外界气体交换的不良后果,影响实验结果;等待锥形瓶冷却的时间也很长,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实验作进一步的改进。  创新实验目的。改单孔橡皮塞为双孔软木塞,增加燃烧匙,改红磷为白磷,省去点燃红磷的步骤,减少污染,同时也使实验更准确。在气球中加水,白磷燃烧完后,水进入集气瓶,吸收热量和白烟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对教学内容、编写体例进行适当的调整、修订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下面就本册教材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新教材和实验教材单元总量保持不变,实践活动由2个减至1个。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则移到修订版五年级下册,“可能性”和“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资源不均问题?一种思路是,把平板电脑与同步直播课堂相结合,在良好的管理支持下发挥两者的优势,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得才能达到巩固、运用以及系统化知识的目的,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特点之一。然而,练习仅仅是“多次”“反复”就能顺利、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吗?显然不是。  尽管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也大为改观了,但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教师在练习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即“强调练习的数量,忽视练习的功能”。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