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之以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不同,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阅读、研究、观察等手段独立实现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尝试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在假设推理中寻求进步,在反思中构筑知识体系。
  一、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预习,在预习中不仅要尝试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还要学会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注释、标记等方法,并合理运用工具书、网络资源,理解文本内容,提出切中文章核心要点的问题。
  在自主预习《社戏》的时候,教师先设计了一些基础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如“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能否给每一件事情加上小标题”;“作者为什么将平桥村说成是乐土”等。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有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提出:“在赵庄的时候,‘我’为什么盼望着要看戏呢,事后证明了‘我’其实并不喜欢看戏。可是‘我’不但盼望看戏,而且还觉得这戏值得怀念。”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小组讨论,自主思考这些问题。在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时候学生发现作者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暗示了问题的答案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已经暗示了主题,他想要表达的实际上是淳朴的民风,因此描写社戏的目的也是为了展现这个中心思想。看戏前的风波展现了农家子弟的淳朴无私,而原本无趣的社戏也正是因为有小伙伴陪伴所以才值得怀念。
  教师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处于心理敏感期,教师不要刻意安排过于烦琐的导学案,反之会引起学生厌烦心理,无法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假设推理,交流突破
  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利用他们的特点,组织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大胆假设,围绕文本提出自己有创意的想法,然后再运用推理能力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中提到孔乙己对于学问十分执着,例如研究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等,但是他却没有进学,这是因为他还不够用功吗?如果他成功进学,是不是就不会如此潦倒呢?”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个假设进行分析:“那么就来讨论一下,孔乙己的悲剧是不是因为他没有进学引起的,他究竟为什么没有进学?”学生们围绕自己的假设展开交流,尝试推理出问题的答案。有学生提出:“孔乙己的悲剧和他没有进学有关系,但是即使他进学了,也未必一定能避免悲剧命运。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鄙视体力劳动,认为读书人比其他人清高,就是因为他的错误想法,造成他的悲剧。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却还是不愿意丢下他的长衫,这就证明了他始终疯狂固守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在学生进行假设推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和谐宽松的交流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所突破。
  三、懂得反思,建构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概括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并尝试进行知识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在學习《小石潭记》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反思中建构知识体系,如有学生将“水尤清冽”的“冽”写成了“洌”,教师就可以让他尝试在其他文档中找到带有“洌”或“冽”的词汇,分析它们在上下文语境中的不同语义。学生发现“水尤清冽”的“冽”是寒冷之意,而《醉翁亭记》中的“泉香而酒洌”的“洌”则是“清澈”的意思。在这样的反思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汉语词汇形声字有了更系统的认知。
  除了文字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文本的内容进行反思。如有学生提问:“文章前面写到寂寥无人,但是后文又说有同游者,这样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学生在反思后指出:“作者和《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一样,怀有清高之心,所以才会觉得寂寥,这实际上是他内心情感的展现。”这样的回答说明学生懂得利用学过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起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促使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进入新的发展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根据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一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依循初中生身心特點设置教学策略,指导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完成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226000)
其他文献
“分层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应用最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试卷评讲的过程中,无论在什么学段、什么类型的试卷,也无论学生个体或者整体的具体情况,只要是试卷评讲,言必称“分层教学”,认为唯有这样 ,好中差三类学生才都能够“各取所需”,才能达到“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的最佳效果;更主要的是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这样的试卷评讲方式,能够使师生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如此,组织语文教学亦如此。问答式教学是语文课堂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
选用3种沥青混合料加热方法进行试验,并将其与即拌即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技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短,材料受热均匀,且加热后的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非
在螺旋霉素发酵中添加不同种类植物油时,发现不同种类植物油对其效价的影响不同,河北油(简称大豆油)的效果最好。为了解释不同种类植物油对螺旋霉素发酵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G
学生学习诗歌可以美化心灵,健全人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加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及语文综合能力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总结与探究。  一、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想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首诗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做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生动课堂建设是重中之重,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的生动性,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一直致力于生动课堂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投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以充分的准备打造生动课堂  课前的准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积极做好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开展预习和精心准备,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生成错误知识点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予否定,因为它毕竟都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采用睿智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客服这些困难。  一、学生回答“雷人”,教师“圆场”转换  班级中总是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会说出一些比较雷人的答案,这些答案有时是学生不经意间回答出来的,有的是学生故意回答出来的。不论什么原因,都会给整个课堂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