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家校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小学德育现状着手,重点剖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围绕发挥班主任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丰富德育形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以及将德育渗透课堂教学中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德育;尊重;实践活动;家校合作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德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工程,小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启蒙的重要阶段,重视德育,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水平是学校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目前,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德育工作开展落实不到位。如,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将学校开设的品德课挪作它用,甚至将班会课、队会课等也作为追求分数的课堂;其次,德育形式过于简单,大部分以口头说教为主,忽视德育教学的实践性,教育效果不明显。小学正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应该秉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联合家庭、社区、社会等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身教胜于言传,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而不是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层面。如,教育学生讲卫生,不需要一味地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从班主任弯下腰拾起一块纸片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每周一次的国旗冉冉升起的神圣时刻,不需要过分苛責和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而是班主任本人做到和学生一起面对国旗,庄严肃立地致敬。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班主任是否以身作则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程度影响巨大。在孩子正确价值判断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身教作用远远大于言传。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极其重视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而班主任也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
  (二)尊重理解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校里的,他们的行为举止离不开班级大环境的影响。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尊重和耐心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两大法宝。班主任应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一切教育方式方法必须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比如,学生犯错,批评或者一定的惩戒措施是有必要的,不过要注重方法。班主任应以委婉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尽可能不在大庭广众下直接斥责学生,可以和学生单独交流,设法走入学生内心。在交流中还应注意语言艺术,切不可劈头盖脸地一顿责骂,这样只会让学生和教师的心越走越远。班主任应做到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做判断;当在师生面对面交流受阻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纸条、信件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感受到被班主任尊重,才可能真正对其敞开心扉。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班主任还应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这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学生极可能不止一次地重复犯错,因此,班主任应意识到不是一次德育就能彻底改变或者扭转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是需要班主任在长期的德育工作的渗透中,逐步帮助学生构建和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综上所述,耐心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成功开展的保障。
  只有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耐心地对待,他才可能真正地依赖班主任,从而发自内心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使得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结合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形式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丰富德育形式,将德育与实践活动切实结合起来,充分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内化思想道德观念,真正实现德行一致。比如,班主任可以围绕各类节日开展活动。如,在植树节,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树苗,班主任有组织有纪律地带领学生到户外植树,让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雷锋月的时候,可开展雷锋专题队会活动,在活动中穿插讲故事、相声、歌舞表演、朗诵、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接受雷锋精神的洗涤;在国庆节的时候,可结合班会进行《我爱我国》专题交流会,让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手抄报比赛、话剧表演、绘本创作、观看爱国电影《小兵张嘎》《地道战》等形式分享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班主任无论组织开展何种活动,都应在活动过程中把握德育的契机,适时进行德育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立德树人,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教育部为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教师应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在创设情景的前提下,把知识、技能、素养融合,让学生从课堂中提高素养,进行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五)与家长保持联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合作,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营造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德育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平台,让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家校打开良好的合作局面。在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上,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到信息互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德育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另外,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的家访次数应不少于本班学生的三分之二。这些举措不仅能加强家校间的联系,更能形成一股育人的合力。
  三、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明确德育内容的前提下,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积极渗透德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8):197.
  [2]黄少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93-194.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教育讲究的是素质教育,学习方面也不再是简单的学习书本知识,还要锻炼一些其他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上,英语读后续写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写作能力。但是英语读后续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环节。读后续写主要是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而且很重要的是续写的内容要能够接上原文,那么搭建语言支架就是非常
体育专业考生作为高考大军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文化课与专业课两个方面的压力,很多考生还要经历训练中的身体伤痛,因此,多数考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调查发现,每年都有一些体育专业考生在专业加试中,由于心理障碍缺乏稳定性,发挥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有部分心理素质好的考生考得兴高采烈超水平发挥。可见,心理素质不稳定、考前不自信和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是妨碍考生体育技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中非常热门的办学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不单重视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而且非常关注人才质量的培养,同时重视学生在企业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让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从理论到实践的联系,实现人才从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达到学生整体能力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控专业;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新时代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人才培
【摘要】近年来,自主游戏在学前教育界兴起、发展。各幼儿园通过自己对自主游戏的理解,开始实施并总结出自己的做法。我园开展自主游戏已有数年时间。秉承高宽课程的理念,我园各年龄班开展班级自主游戏的模式一般为:计划环节-工作环节-分享(回顾)环节。而小班幼儿虽然处于入学初期阶段,但也会根据孩子们的情绪情况逐步开展自主游戏。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自主游戏,对游戏的开展模式尚未熟悉,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我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的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是教材编者设计意图的重要体现。但是,部分教者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略过这一部分,以课文为主整合教学内容,或者上完课后,直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来处理课后习题。因此,本文依托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对课后习题作初步的解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特点有:以“读”为主的课后习题,以“说”为主的课后习题,以“写”为主的课后习题,需要结合“阅读链接
一、“爸妈课堂”的创建设想思路  1.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任导师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同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在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专门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成为教育儿童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教育子女是家长固有的职责。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
【摘要】为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流程。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课堂流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一种与传
【摘要】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言语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本文以发展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学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分析并总结出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一、前言  自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来,学科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种文献、会议、研讨会之中
【摘要】基于我校“悅泽教育”理念和“悦活课堂”的打造,笔者将从聚焦话题,迁移拓展;优化问题,悦活思维;思维导图,提升能力三方面浅谈小学英语“悦活”复习课的打造。  【关键词】小学英语;“悦活课堂”;“悦活”复习课  南沙区金洲小学“悦泽教育”理念下的“悦活课堂”强调教师要运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开启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并用自然浸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
【摘要】随着当今教育的发展,综合学科与阅读结合的趋势明显。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培养会阅读的学生,可以让人们了解到音乐教学与古诗词阅读结合的意义与技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地把音乐和其它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