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知识性 强化德育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那么职业学校德育课到底如何改革,本文从此入手,从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方法灵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德育队伍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德育课程改革应遵循“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的理念。
  关键词:德育;课程改革;知识性;德育性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经过多年的课改,还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德育课当做其他文化课一样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考核等环节都依然是传统的文化课模式。杜威对作为“直接道德教学”的德育课程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所以,德育课的功能主要是教会学生做人,而不是掌握知识。德育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真正体现德育课的特性。
  在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积极地尝试性推进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德育课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之后,认为今后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方法灵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德育队伍多元化。
  一、教学内容开放化
  在过去德育课中充满了“高、空、远”的大道理,理论性知识很多,在教学大纲中也规定了概念、原理等的掌握、识记等,不是把它当成德育课,而是彻底地放在了文化知识课程的范畴。而且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德育课中的经济、政治、法律、邓小平理论等中包含了许多成年人都搞不懂的理论,要他们去学,只会死读书,而这违背了德育的目的。
  另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偏理论、重说教,教学内容抽象、空洞,教师备课辛苦,讲得太多,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偏重于理论讲授不感兴趣。以前我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对在前一周考试中成绩很好的二十位学生,再让她们做一下原卷,结果成绩都比原来低,其中十三人不及格。我也问:“这是为什么?”他们说:“还记它干什么!再说记它有什么用啊?!”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课内容缺乏长远性。
  所以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就要从内容改起,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原则,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是要让学生在充满人性、理性的实例中学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其思想有改变,让其能自信又坦然地面对学习、工作、生活和面对人生。那么在内容上具体如何改革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中不必面面俱到,要领会其精神;要将精神通过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有所取舍,不同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要求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就要有不同的取舍。此外,在内容顺序上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2)在德育课内容中渗透与其所学专业、与其未来职业相关的内容。比如,在职业道德中,护理专业的就要将护士职业道德结合其中,而生物制药专业的就要将药企职工道德结合其中等。
  (3)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教材当中内容整理成几个主题,然后按照主题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灵活化
  我们过去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独角戏”式的教学,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我们要改变这种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要以此作为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以诱导者身份,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质疑,鼓励争论,努力营造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在互动的课堂中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自己,为德育效果内化提供有力支撑。而教师扮演一个策化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对学生自学、讨论、发言中出现的疑惑问题,作分析,对学生偏激的言行,要作及时正确的点拨和引导。
  (1)通过主题式教学实现整体教学多样性和灵活性。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德育课,采用主题式教学更能体现“德育性”,有利于摆脱文化课教学模式的影响。首先确定主题,可以一个单元确定一个主题,也可以几个单元确定一个主题,当主题确定后,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积极参与中体味和感悟,从而让学生慢慢对德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比如,讲授法、讨论式、合作式,或举行演讲比赛、辩论等。通过几个学时不同形式完成这个主题的教学,这样,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不会被破坏,目的性更加明确,学生参与性增强,效果将会明显提升。
  (2)在教学手段使用上,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课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应用现代化设备,设计制作课件,服务于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从而避免简单的概念灌输,增强了德育效果。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到资料的收集甚至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展示,也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3)将实践活动作为德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利用学生到医院、企业见习的机会给学生安排社会调查及专业实践等活动。此外,与学校其他部门一起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一些健康有益的团体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增强见识,丰富阅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践行书本知识,达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德育或者说做人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那么德育课尤其是职业学校不参加高考的情况下需要用传统的考试来评价吗?教育本身就不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德育课就更不是为“考”而教,而是为“育人”而教,学生不是为“考”而死记硬背,而是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而学。因此,在德育课检测评价标准上就必须进行改革。
  (1)学生德育课成绩完全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来进行。“平时”成绩要以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课堂纪律情况、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外实践情况等作为标准来反映。改变过去“期中、期末”闭卷考核的唯一做法,采用开放式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增加以自选题和限选题为内容的小论文、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等,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列入期中、期末测评中。
  (2)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评、老师综合测评等手段评定等级。由教师、学生综合评定,这种评价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德育课堂以及课外的行为表现。让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中来,这样也会将学生的行为表现列入评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德育课向课外延伸的进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德育队伍多元化
  在职业学校,为充分体现学校德育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原则,我们要改变德育课授课人员结构的单一化,实现多元化。除了由专任德育老师担任德育课教师以外,学校也可安排学工处的老师以及具有多年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专业课教师、我校毕业生中就业创业方面的典型、医院的护士或企业的老总或技术人员等走进德育课堂。他们有着充足的、鲜活的案例,他们有着管理一线的丰富经验,他们用讲座、故事会、报告会或参与讨论等形式参加我们的德育教学。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际,我们一定要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长远发展,加快德育课程的改革,真正体现“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光金,沈杰,朱谐汉.道德教育(第l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东缨.教育大境界(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缺乏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由于事物问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    一、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  如由青年工人韩志雄利用工余的“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少聊一会”的“三少”时间,钻研技术。终成
一、 从实际出发,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高度的自主权,赋予了课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一)删选。如在《中国结》学习中,湘美版教材可供学习的步骤图仅平结、盘长结和菩提结三例。课前了解到很多女同学已经学会打手链,平结过于简单,而其他两个则对于初学者来说又过于难,而且用第一课时来学习根本无法完成。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意义就在于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形、声、光、色的作用下,使视听相结合,使学生的知、情、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进而获得教学的快节奏、大密度、高效率、优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运用计算机,从教学实际出发模拟生动画图,可以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数学   计算机应用教学,通过模拟丰富的色彩和不断变化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产生新鲜感;通过逼真悦耳的音响刺激学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喜欢拖拖拉拉。要么回家以后总是喜欢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要么喜欢边做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要么作业做得倒是很快,但是匆匆忙忙,字迹潦草,粗心大意,错误百出,应付了事;要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到脑后,根本不做作业。孩子为什么不想做作业,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下面的案例能为陷入困惑与烦恼中的家长,带来一些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形态,观者得到如此不同的感受呢?道理很简单:即观赏者角度不同。  写作,也同样存在着选取角度的问题,不同的题材固然能写出不同的文章,但即使是同一题材,由于作者选取角度不同,写作的文章也会大相径庭。同是秋天,刘禹锡是“我言秋日胜春潮”,秋瑾女士却“秋风秋雨秋煞人”。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俞平伯同船共游秦淮河,各写下千古名作《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说话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强化说话训练 ,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而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我作为一名农村的生物教师,也尝试着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现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谈谈以下五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
摘要:本文就当前小学生责任感淡薄的现状,提出了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对策,以便有效地对其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责任感;培养;小学生    小学阶段,人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此时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必须打好这一基础。然而,当今小学生中,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爱提问题  针对
前一学年接任了七(3)班的班主任,全班只有38位学生,从我校普遍班额超大的现状来看,应该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开始着手工作时,班级许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地开展。由于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学生普遍优越感强,责任心欠缺,心胸狭窄,连班干部也如此。因此,班级没有凝聚力,纪律涣散,卫生工作差,同学之间缺少起码的关心、爱护。地上有纸屑,没人捡;同学有困难了,或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等等有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