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生态课堂彰显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特征,但是生态课堂也必须是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这就需要强化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本文试图以《皇帝的新装》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谈谈确定适中的教学目标以及生态课堂上向目标冲刺的调控策略。
  【关键词】语文;生态课堂;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语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构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生成性的、充满生机的子系统环境,课堂教学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化、多样化、民主化和个性化。但是快乐课堂并不是信马由缰、不加控制地放任自流;相反它的教学目标更集中有效,是一种既快乐又高效的生态教学。语文生态课堂怎样做到快乐而高效呢?一句话,有的放矢,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发挥到极致状态。本文以苏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谈谈语文生态课堂目标的调控策略。
  一、按生态标准确定适中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代表作,初读课文并结合注释掌握相关的词语;梳理本课离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以“骗”为主线,划分童话的脉络结构;分角色朗读课文,把童话中人物年龄、身份、心理以及不同性格特征读出来。接下来第二课时,首先依据教材、学情与课程理念制定教学目标。
  有的老师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欣赏本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色;②使学生理解童话揭露封建统治者愚蠢、虚伪本质的主题思想;③能把握儿童文学借助想象、夸张来塑造人物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特征。
  生态课堂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也就是说教师及其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服务或服从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教学目标的提法,仅是课前从教师角度说的,到了课堂上自然就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表达上主要衡量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上面②“使学生……”的表述,体现的还是教师本位观,这样说会拉大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因此教学目标指向通过学习所达成的结果,必须站在学习者(即行为主体)的角度上来表达。
  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刚才三条教学目标中“欣赏”、“理解”和“把握”的表述,显得笼统模糊宽泛,难以操作和检测。可首选外显行为动词,不得已使用内显心理行为动词,但要尽量使用能观察可检测的。
  当堂展示教学目标,昭示了课时教学的路径与方向,不仅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也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新课程标准与生态课堂都突出“习得”和“生成”的过程与方法,而上面三条教学目标似乎也忽略这一方面。
  因此,《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可确定为如下几点:①经过诵读和品味,能举例说明本篇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②讨论本文主题,多角度探究作品的审美功能并交流心得;③学习想象、夸张手法,用创新去填补童话的空白。
  二、向快乐而高效的教学目标奋力冲刺
  目标一旦锁定,枕戈待旦的战士就要冲锋陷阵了。这里“战士”是英雄集群,既有打扫知识战场的勇猛学子,也包括智勇双全的指挥员——教师。
  (一)复习导入,问: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本篇童话生动的故事情节,谁能用一个字加以概括?这一个字又如何与众多人物贯串起来?集体议论后,明确:一个“骗”概括全文,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原因各有差异,但共同的是,都被骗子赋予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新装”的“奇怪的特性”蒙住心窍:“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二)四人小组“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本童话心理描写的地方,举例说明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特定作用。之后集体交流示例:第三段“心里想”,可见皇帝爱装成癖,以此衡量大臣称职与否、辨别聪明人与傻子,真是愚蠢之至。第五段对皇帝内心活动的描写,一波三折,可谓精彩纷呈。“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迫切想了解新装的进展,是嗜好成癖的直接流露。“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大不自然。”怕自己愚蠢、不称职,想吃山芋又怕烫。这种惶恐念头冒一下,皇权的尊严和傲慢又让他“相信自己是无需害怕的”。外强中干,自信又心虚,愚蠢与狡猾,“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心慌意乱,进退维谷,将皇帝内心空虚与昏庸无能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八至十段,是老大臣视察织布时的内心独白,抓住其老朽、顾虑与保官心理,让他自言自语,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将老大臣自私、昏聩与虚伪的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三)从不同角度探究童话主题,并联系现实谈自己的审美感受。一是用课本剧激活思维,学生扮演童话中的骗子、臣子和皇帝,表演视察“织布重地”的前后情景,分析情节与人物性格,归纳其中蕴含的主题思想。问: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什么、表现怎么样?明确皇帝听见两位官员吹嘘布料如何华美,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皇帝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说道:“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并且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织布机”,表明他在观赏布料。这个皇帝为了保住尊严,维持专制统治,也只能这样自欺欺人,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头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这里揭露了封建皇帝爱慕虚荣、愚蠢无知和口是心非的腐朽品性。再问:皇帝换新装的细节动作与大臣的表现又怎么样?明确皇帝在换上“新衣”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地“转”了又“扭”,意在端详“新衣”是否合身、好看,臣子们喝彩“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托后裙的“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充分刻画了皇帝昏庸麻木、自欺欺人的本性,表现了朝廷上下阿谀逢迎、尔虞我诈的丑态。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索,本篇童话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二是用“颁奖词”突出重点,赞扬天真无私敢说真话的小孩,从道德学角度来畅谈审美体会。问:面临真与假、诚实与虚伪,皇帝、大臣与官员,因为昏庸、虚假和想保住官位都上当受骗,既而自欺欺人,让骗子的行骗术得心应手。但最后还是有人说了真话,是谁?为什么他能说真话?明确:一个小孩,他纯真无私,无官职可丢,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所以他能冲破世俗的压力,一句话大胆地揭穿了骗局,“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展示“颁奖词”:“在一个谎言遍布的时代,你天真的声音,宛如天籁!在一个愚昧笼罩的国度,你对抗权威的勇气,恰如春雷!亲爱的小孩,美丽的天使,你让我们懂得真善美才是永恒!”因此,童话彰示给大家的,不单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戏谑与嘲讽,更多的警世意味,乃是对王公大臣、庶民百姓那谙于世故、泯灭天真、以讹传讹的假丑恶风气的批判,对实事求是、天真烂漫、自然真诚的真善美的召唤!联系当今社会造假制假、虚假害人之风,流言四起、谎话成真之气,从道德学层面呼吁敢说真话,其童话的审美价值更富有现实意义。
  (四)阅读创新,学用想象、夸张去填补作品的意义空白。例如读第36段“‘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说的话是真的”,揣摩加点字的意思,创作一段神态与心理描写。示例:“皇帝感到十分难堪,他这才觉得老百姓说的话才是真的。‘这么说,我的眼睛是对的。这就是说,我只穿着内衣在游行?哎呀!这是多么丢人啊!我该怎么办呢?’”又如末段文字后想象:游行能按计划走完吗?游行结束会发生什么事呢?示例:“游行结束了,皇帝气得要发疯,捉拿了骗子进行绝密审讯。骗子说不该治他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还说:‘坏就坏在说皇上实在没穿衣服的人,该把他们抓来治罪才是。’于是皇帝下令追查,因为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了,不好办,又下令追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这样就抓了那个小孩,小孩承认自己所说的话。可是怎么判罪呀?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罪名,他一恼,冲口而出:‘那么多人说假话,谁叫你说真话来着?你犯的就是说真话罪!’”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本身所包含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能力。本文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探究社会关系视角下人物活动的意旨。  【关键词】关键句;教学;孔乙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
【摘要】笔者听窦老师的阅读课感受到阅读课的美好,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愉快的旅行,在窦老师的课上有很大的收获,反思了自己的阅读教学,需要改进,需要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学有所获,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愉快的旅行;快乐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的五月,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讲课,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心里
【摘要】新颖的课前导语对提高学生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前导语怎样突出一个“新”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课前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颖的课前导语对提高学生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对这一教学环节都很重视,但却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孤芳自赏的现象,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也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违背的。那么新课
【摘要】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语言文字运用。久之,方能驾驭文字,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课堂
【摘要】教无定法,笔者结合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从以爱施教、强练内功、以班级管理为先导、德育为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关于自己在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爱;教师“内功”;班级管理;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间自己已是具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一路走来,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起伏,自己奋力地去工作、学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可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活水源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科技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导致了情感趋向于荒漠化的状态。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条件,应该担当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探究情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
【摘要】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委会根据学段目标、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它包含一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也是教师解读教材的有力抓手。本文以二年级课后练习为例,探讨如何紧扣课后练习,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后练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中,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与前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活动形式,好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游戏中,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  【关键词】游戏;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初为人师时我有过憧憬时的快乐,羡慕时的感怀,徘徊时的无奈,挥洒时的豪迈。如今,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已工作了多年,我的头脑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新理念的强烈冲击,我的教学行为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发生着
【摘要】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主张存在主义的著名的哲学家,其主张存在主义已经成为萨特的代名词,其文学作品也凸显着这个哲学思想。《墙》是萨特表现存在主义的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的情节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萨特文学上的主张,通过分析萨特文学上的作品是有利于理解其哲学上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死亡;荒谬;灰暗;墙;自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生与死乃每个人必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