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愉快地旅行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听窦老师的阅读课感受到阅读课的美好,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愉快的旅行,在窦老师的课上有很大的收获,反思了自己的阅读教学,需要改进,需要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学有所获,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愉快的旅行;快乐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的五月,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讲课,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心里有一种被荡涤的舒畅。阅读教学,原来可以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可以这么美不胜收,可以这么打动人心,可以这么让人回味无穷。阅读教学,就像是老师陪着孩子一起在快乐的旅行。窦老师的这节阅读课,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阅读教学的窗户。听窦老师的这节阅读课,我多次被窦老师营造的教学氛围感动。我深有感触:这就是阅读教学,这就是最愉快的旅行。
  窦老师教学的内容是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所写的内容是和母亲同住的单亲儿童狄姆,在爸爸来访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听、看、说、写把孩子们带入到狄姆的生活中,带入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想读、想说、想写。教学的生活化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体现,阅读教学与生活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激发了孩子们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整堂课上,你很少发现说教的痕迹,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点拨,就像一位导游,自然地把你带到一个个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珍惜自己拥有的生活,。
  窦老师教学的内容《我的爸爸叫焦尼》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单亲家庭,有太多像焦尼这样的单亲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要承受成年人的错误带给他们的痛苦,他们渴望父爱,渴望母爱,渴望有一个父母都在的温馨的家。怎样让这部分孩子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也是作为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堂课上,窦老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开课环节,窦老师运用了这样的开场白:“在我们的家里,有一个人会弯下腰给我们系鞋带,会像做艺术品一样为我们包书皮,会让我们坐在他的肩上快乐地大吼大叫……”这样的导入,把孩子带进了课堂,更把孩子带入了生活,荡涤着孩子的心灵;这样的导入,让我对老师有了更新的认识——是啊,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那个身先士卒的人;这样的导入,更让孩子们于无声中跟紧了老师的步伐,跟上了老师的思路。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光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因为在她的教学过程里,更注重教孩子阅读文字以外的信息。看这样的引导:爸爸围巾的颜色——绿色;妈妈围巾的颜色——红色;孩子围巾的颜色——红绿相交的网状。读到这里,老师说话了:“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滔滔不绝:
  学生甲:真希望焦尼的父母能够破镜重圆。
  学生乙:孩子是父母感情的纽带,我们会好好生活,学习,让父母开心。
  ……
  交流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与课文中碰撞出的火花都迸射出来,把自己心灵感受与生活碰撞的激情也释放出来。这样的阅读教学,你能说它不具有吸引力,不具有独特的魅力吗?窦老师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用心阅读才能让自己读有所获,读有所想,读有所感。
  窦老师引导孩子读插图这一环节中,还有这样的画面:狄姆手上拿着一本书。老师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看这里,用意也是颇耐人寻味的:是啊,生活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可只要你是个爱读书的人,你的心中便有明媚的阳光照耀,你的脸上也才时常能有灿烂的笑靥。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送别情景:天色蒙蒙,狄姆手拿一本书独自站在月台,胸前的围巾悠悠的飘拂,看着火车渐渐远去,看着爸爸的身影渐渐模糊……如果仅限于看画面的内容,可能孩子感受没那么深,不妨让孩子设想自己这样与父母分别的情景。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孩子对画面的感悟定会有较高的境界:爸爸走了,生活还得继续;爸爸妈妈不能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生活也得继续;教孩子正确面对生活,愈品愈感受到窦老师的阅读教学让人回味无穷。
  听了窦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阅读教学的方法,更使我感同身受的是一堂课,可以给人很多思考,让人受到启迪,让我想到了平常的语文课堂,我们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个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这个问题学生能不能回答得对,这道题考试时学生会不会做,以及在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在为完成任务而教学,我们在为考试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我在想,这样的反思,一定会让我今后的阅读教学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最愉快的旅行。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师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一本教材。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句看似平常的导语作用却不容小觑。导语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就会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更是擅长运用导语,先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再循循善诱,成功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能否很好地掌握导语的运用是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分水岭。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燃剂;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想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激情导课、自主学习、联想想象、联系实际等步骤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游子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
【摘要】本文从高段作文习作的真实案例入手,针对高段学生面对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对症下药,分别介绍了两大“锦囊”。用“锦囊一”——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和“锦囊二”——重视情感体悟,所见所感结合,呈现了两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希望笔者的浅显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题材;高段写作;真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
【摘要】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思想被后人广为接纳,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与读书学习中,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内涵的深刻解读,对它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与应用做出了详细说明, 指导着教师与学生新概念阅读观的形成。  【关键词】不求甚解;解读;教学理念;新概念;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本身所包含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能力。本文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探究社会关系视角下人物活动的意旨。  【关键词】关键句;教学;孔乙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