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课前导语也要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颖的课前导语对提高学生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前导语怎样突出一个“新”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课前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颖的课前导语对提高学生说话、写作、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对这一教学环节都很重视,但却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孤芳自赏的现象,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也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违背的。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前导语怎样突出一个“新”字呢?
  一、结合教材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认为旧教材和新教材有区别,旧教材以知识体系编排课文,而新教材以话题为单元来编排课文。简而言之,就是旧教材以“知识体系”为准来编排,新教材以“话题体系”为准来编排课文。两种体系的不同所在:试用《为学》一文为例做一说明。在“知识体系”中,我们是在学习文章上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就是通过对文本的解剖,来了解有关议论文的知识,掌握分析议论文的能力。而在“话题体系”上,我们是在学习人文精神上的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的问题。这就隐含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课堂导入也应从以前的重在揭示本堂课要学些什么、掌握些什么转入一个重在围绕本章所说的话题为切入点,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调动情感体验。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阿累的《一面》时,首先我给同学们一道填空题;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是我国现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学生口头填完之后,又问:谁还知道有关鲁迅先生的什么情况?这样一来,同学们你说一点,他又补充,说出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生活经历,还有一些他们从课本中得知的有关他的小故事。此时,我再追问一句: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想知道他的长相吗?请读阿累的《一面》,水到渠成,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一面》的重点是了解鲁迅先生的长相。结果一遍课文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就把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印在脑中。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对这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来谈谈这个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我认为有这两点是最为深刻的,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是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之一,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之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有所忽视,如用全国统一的课程,教全国统一的教材,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练习,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只看重学习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答案,造成“千人一面”“一刀切”的局面。而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开设大量选修课,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有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新课程形态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空间。相比之后,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导语,那就是一要多角度、多方面,甚至是立体多维式考虑导入语。比如:在讲余光中的《乡愁》时,我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想家的感受,老师在外求学的时候也有想家的时候,老师想家的时候就喜欢朗诵一首诗——《想家的心情》。读完后,请同学们给该同学掌声鼓励。并接着说:我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回家看看,但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们呢?特别是因为政治原因,人为阻隔而长期不得一见的亲人呢?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愁,称得上痛啊!这样就为学习这首诗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三、从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一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艺术往往是通过细节来展示其魅力。比如:当年的赵丹出演《烈火中永生》的许云峰,许多年后人们先赞赏他的表演艺术不是说“许云峰”临行前的大义凛然,而是欣赏“许云峰”被捕时面对叛徒和特务,走下茶馆楼梯的从容脚步。教学当然不是电影表演艺术,但教学艺术同样需要通过细节展示出来。比如导入,应该说,现在大多教师都比较讲究导入,因为他们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表演——演说,朗诵甚至歌唱……虽然是声情并茂,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但未必能够打动学生,未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听过一次教师在上李煜的词——《虞美人》时用歌声导入,教师的歌声优美动听,当时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但是在学生们学习词时却昏昏欲睡。我认为这样的导入只是考虑到了使课堂形式新颖,而没有考虑如何把学生们带入一种主动学习的境界,只是考虑如何有利于自己的“教”,而不是考虑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正是与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悖的,从而说明教师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导语是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的。相反,一位老师在上《晋祠》时导入,她开始不是自己说什么,而是让班上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胜古迹,一轮说完之后,全班学生都进入了主动学习的境界。这位老师这样导入,并不能说明她不知道这些名胜古迹,对她来说也不能表明她见识少,相反通过她的这节课却充分证明了她是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她也是一位有很高人格魅力的教师,因为这样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所以,老师们在设计导语时,不要只抓住这一环节,开门见山地来体现你的人本魅力,要以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为准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他们的能力为目的,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
  总之,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前“导入”,也应该是淡化“知识体系”,强化“人文熏陶”,少做“中心先行”,多做“话题展开”,这些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导入的“新”。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句看似平常的导语作用却不容小觑。导语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就会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更是擅长运用导语,先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再循循善诱,成功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能否很好地掌握导语的运用是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分水岭。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燃剂;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想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激情导课、自主学习、联想想象、联系实际等步骤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游子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
【摘要】本文从高段作文习作的真实案例入手,针对高段学生面对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对症下药,分别介绍了两大“锦囊”。用“锦囊一”——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和“锦囊二”——重视情感体悟,所见所感结合,呈现了两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希望笔者的浅显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题材;高段写作;真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
【摘要】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思想被后人广为接纳,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与读书学习中,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内涵的深刻解读,对它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与应用做出了详细说明, 指导着教师与学生新概念阅读观的形成。  【关键词】不求甚解;解读;教学理念;新概念;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本身所包含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能力。本文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探究社会关系视角下人物活动的意旨。  【关键词】关键句;教学;孔乙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
【摘要】笔者听窦老师的阅读课感受到阅读课的美好,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愉快的旅行,在窦老师的课上有很大的收获,反思了自己的阅读教学,需要改进,需要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学有所获,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愉快的旅行;快乐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的五月,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讲课,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