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朗读训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总是片面追求答案教育,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由于一般的考试不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更有可能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朗读的指导。
  一般地讲,教师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对朗读表现出随意性,很难练就好朗读的基本功,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是由语文学科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境界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一篇文章,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些在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如忽视朗读就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不重视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去感受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意识渗透和恰当点拨,同样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升华。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经验证明,搞好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实际上,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學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
  第三,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周振甫说:“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事实上,朗读就是语音、语调、速度、节奏、力度的训练,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个演讲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个基本语调,处理好速度快慢、停顿、节拍、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
  朗读的好处很多。俗语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修改自己的诗文也从朗读上加以推敲。如杜甫就“新诗改罢自长吟”。可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朗读训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甚至可以说是重视不够或者忽略了。
   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得质量。为此,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拨、讲析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让学生从实感经验到理性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读。
   一般来说,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正确的朗读。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如学习《火烧云》,通过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层次,可以训练学生使用什么语调(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如何停顿,怎样确定重音和语速等。例如:朗读《草原》第一自然段前两句,第一句要读得平直,第二句读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时要读得升昂,来表达作者“满心的愉快”。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三、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当学生背诵朗读《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振撼学生的思想,会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此,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朗读,这样才能利用表情、手势和姿势。当然,这些不单单是纯技术的朗读,必须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使朗读体现出对文章的体味与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忽略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性的全面把握,一定首先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后一段是事情发展的高潮,我们是靠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使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一步体会董存瑞舍身的伟大。《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靠朗读,从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中,理解总理倍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桥》这篇课文中老汉的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也是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还是先由学生试读,哪里先读后议,哪里先议后读,讲了再读,哪里可以“以读代讲”,哪里需要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读……都应事先加以研究,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在这方面不要单纯追求“花样翻新”,而要讲求实效。其次,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再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让学生具有相当的朗读能力,这也是学生智力当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读书,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是一条可取之路。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
  
其他文献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最为严重的就是破产。财务危机客观、广泛地存在于企业的全部财务活动中,并且对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有重要的
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为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因此,如何创设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时刻关注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多
英语是五大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通行世界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的普及范围逐步扩大。目前 ,小学英语教育已在我国广泛开展。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孩子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在学生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显得日趋重要。而语言类的学习室离不开环境与情境的创设的。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和督促
活动目标:  1.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  2.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明白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3.学习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应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活动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全家合影或一张家人的生活照片。  2.家庭成员调查表(课前已填写清楚)。  3.《可爱的家》《家族歌》录音磁带。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回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三种主要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中合作学习是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 因为合作学习确实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教学效果等特点. 下面根据本人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来浅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做法.   一、现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老师,还要扮演一个协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贸易、生活和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中的无穷商机,纷纷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我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例如,现在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以前该班的张小光同学,特别与众不同,是校内“闻名”的学生,老师和学生公认的顽固子弟。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公婆管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