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课改形势下,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教育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民族甚至这个国家教育的走向。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搞好生物教学呢?我把探究性学习引入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有以下优势:①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②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③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进行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又不太懂的新事物,这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正是受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快乐,提高兴趣,获得知识。
  探究学习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培养研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新教材中有大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切实把这些研究性学习利用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好青少年的天性,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得多种能力。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讲解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课堂上应创设探究情境,精心设计选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充分观察,允许学生动手拆卸组装,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生物学概念是通过反复探究的过程形成的,进而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他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一个人如果缺乏进取态度和探究精神,那么他的能力和知识就得不到提高,也谈不上素质的提高;反之,如果有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满腔的钻研热情,那么,能力将会很快提高,知识面将会迅速拓展和深化,素质就会不断提高。所以,一个人探究的心理态势,对于探索未知世界,发展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有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答所非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若老师简单否定,或奚落一番,则必将伤害这位同学,甚至浇灭其他同学的思维热情。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提问中会碰撞出许多思维火花,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教师的策略是:鼓励学生解说答案的依据,尝试导出结论的合理性一面。如果有“一点道理”,则应发扬民主,导出更合理的答案,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模糊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思维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以老师的理解和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意志之上。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是“鼓励为主”与“多元答案”。“鼓励为主”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外在动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都是作用于学生的“外动力”。追求“多元答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对一些问题的讲解过程精心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开展探究性、综合性的课外活动。这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冲破了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及实用意识,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顺序展开,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素质。
  科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生物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研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生物问题,让学生经历其中,亲手实验,才能感悟“需要产生生物”的历史,由此体会生物教学的价值,体会前人创造生物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探究生物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总之,探究性学习不但能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途径。生物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探讨新形势下发展生物教学的新途径及新方法,迎接生物教学更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1rn在云南高原,源远流长的彝族有如一条生生不息的大河,众多支流构成它繁茂成长的支系,它的语言、舞蹈、姓氏、音乐、饮食、习俗、宗教、绘画以及服饰,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最后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化学奥赛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化学奥赛”即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能普及化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步深入,对广大一线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将学生学习更多地看做是他们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充分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问题。首先,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问题的兴趣;其次,我们要注重应用各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观察层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进行物理科学探究,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实验 教学研究  1.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影响下,物理这样一个实验居多的科目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
“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
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也是主要的。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渗透需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与人合作
在建国60周年前夕,温总理视察教育时强调:教育质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时候,教育要转向质量内涵发展,从就学机会的公平到教育质量的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以前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城市重点中学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大多数优生涌向城市重点中学,而后进生留在了农村中学。因此,要全面推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各时点颅内血浆氨基酸浓度,以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复温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靶控输注异丙酚(1~2μg. ml~(-1)),B组(n=20)恒速输注咪唑安定0.10~0.20mg. kg~(-1). h~(-1)。术中依据SNA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应该是相互辅助,不能分开的,所以说,如果要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的话,还要和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