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复习“b、p、d、q”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完“b、p、d、q”四个声母后,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读音的学生,约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到了三年级,学生出错率仍然很高,教师复习这四个声母很有必要。
  一、在游戏中熟记音形
  1.儿歌先打头
  统编本教材在编写上特别重视儿童学习的趣味性,几乎每个声母的学习都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当遇到读起来模糊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来让学生回味,课前准备一些课件,反色突出这四个声母,带领学生加深记忆。
  “四个胞兄弟,名字很难记。b像6来q像9,b、d肚对肚,p、q头顶头。小小剪刀握在手,剪尖朝上d和b,剪尖朝下q和p。大宝听广播bbb,二宝把水泼ppp,三宝骑马ddd,四宝数数qqq。”
  2.游戏来加油
  学生年纪很小,让他们在玩中学,轻松学,是教学的理想境界,拼音教学尤其应当这样做。
  (1)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准备好稍有硬度的小塑料棒和不同颜色的半圆塑料圈,先请学生读四个声母,教师用塑料学具拼一拼,然后教師读声母,学生拼一拼,反复读读、拼拼、记记。最后同桌你读我拼,我读你拼,互相合作,寓教于乐。
  (2)转盘转一转,读一读。玩具转盘中间,只设计字母“i”和方向箭头“→”,周围匀称地写上“b、p、d、q”。因为只需解决这四个声母的识记难点,而这四个声母刚好都能跟单韵母i相拼,在转动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加上不同的声调拼读,比之前稍微提高要求,加深记忆,也符合儿童接受知识的规律。
  (3)手指操中练一练,唱一唱。左手只伸出食指,其余手指握拳。右手拇指、食指圈半圆,其余手指握拳。左手食指伸一伸,右手半圆拼一拼,先拼下半声母b,再拼上半声母P。反之,右手只伸出食指,其余手指握拳。左手拇指、食指圈半圆,其余手指握拳。左手半圆比画好,右手食指左边跑,跑到上半就读qi,跑到下半就读di。
  二、在情境中巩固运用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创编情境来巩固教学,便于在运用拼音的过程中实践、创新。
  1.故事情境调味
  如:在一片古老的森林边,有一棵古树,老得只剩下树干了。(板书字母b的“丨”)多亏旁边一块圆圆的青石头(板书“○”)多年陪伴才使他不但没有枯萎,反而活了。春天来了,古树奇迹般地长出了绿叶。一天天过去了,青石和树干恋爱了,结婚了。(将“丨”和“○”挨在一起,板书“b”)青石怀孕了,一胎生下了四个宝宝。宝宝们长大了,要上学了。石头妈妈对树干说:“你看这四个孩子,别人怎么才能分清楚呀?”
  树干爸爸仔细地观察着四个宝宝,发现他们虽然长得像,但各有各的爱好:大宝爱听广播,二宝爱爬山坡,三宝喜欢骑着板凳当马儿,唱着dedede,四宝就爱放飞气球qiqiqi。宝宝虽然多,但能自娱自乐,让妈妈多省心啊!大宝听广播bbb,二宝爬山坡ppp,三宝骑马ddd,最喜四宝qqq。
  学生反复吟唱,烂熟于心,熟能生巧,错误率就会降低。
  2.生活情景拓展
  (播放声音)连一连
  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学生才会跟这些陌生的拼音字母熟悉、亲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可爱的字母便会走进他们的心中。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习作表达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习作整体性教学效益却始终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只关注机械的写作策略的渗透,而忽略了习作教学的本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的本质特点,为学生习作顺利起步以及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入生活之源,滋润习作起步土壤  陶行知
大侦探找找看  十一只小熊端着手,一只小狗积木上走,雪白的兔子竖耳朵,顽皮的海豹顶皮球。  红色瓶子圆圆身,工艺木棒圆圆头,组成HAND的字母分散开,黄色橡皮筋扭一扭。  3.图中有多少小人?说说看,他们分别是什么人。你能将他们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统编本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编者基于语文能力生长体系,结合单元文本特质,精心提炼、编排的语文训练要点,是引领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更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但从当下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对语文要素的处理都陷入了一心为之但又机械生硬的泥潭。关于语文要素的训练究竟该刻意为之还是自然落地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要素真正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助力呢?  一、明要求:集中整理,了解语文要素“是什么”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也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四篇课文中,《草船借箭》是根据原文改写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形式呈现,剩下三篇均选自原著,略有删改,所以,学生在内容理解上会出现一定难度。但本单元课文编者在编排上十分用心,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关键词】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4-0023-05  随着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我国教育进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职业教育如何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境界、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以下简
个案简介与描述  1.孩子说:“你是谁呀?”  家豪3周岁,刚上小班,性格内向,喜欢看动画片和玩建构类的游戏,对角色游戏等交往型游戏从不主动参与。入团前,家里给他换过几任保姆,还让他上过寄宿制托儿所。一天,家豪妈妈通知老师,原来经常接孩子的保姆被换了,以后由新保姆接送。家豪发现保姆被换后,对新保姆说:“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渐渐变得不太爱说话、脾气暴躁,对成人的话常常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以及儿童自己抒怀创作的诗。其实,不少儿童诗来自于儿童。  以创编“秋天的小诗”为例,我让学生观察生活、对话生活、表现生活,在富有情趣的探究中儿童的诗意表达水到渠成。  一、童眼看世界,积累诗的意象  板块一:找秋天  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到小区、公园、田野里去寻找秋天,你们找到秋天了吗?你在谁的身上发现了秋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精确妥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然而,以阅读实践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时,更多的还是流于形式,很多教师仅以“蜻蜓点水”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需要具有解读教材的能力,基于教材努力探寻文本中的有效语用训练点,并从中挖掘出能够和学生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常常体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许多精彩的课堂也是将文本解读作为重点,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学习,推动情感共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初读课文时所流露出的情感也是一个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这种情感是学生认知基础与文本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文解读的基础,但常常被教师忽略。本文试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采取传统的教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教学枯燥,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才能更有效呢?  一、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就是指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以“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的问题形式来区别事物。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读、记,而要为学生创设出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真正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