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落点 引导语用实践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精确妥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然而,以阅读实践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时,更多的还是流于形式,很多教师仅以“蜻蜓点水”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需要具有解读教材的能力,基于教材努力探寻文本中的有效语用训练点,并从中挖掘出能够和学生认知需求相契合的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以此创设生动、多元且高效的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文本语言,引导语用训练
  课堂教学中若缺失语言训练点,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很快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文本资源,从中挖掘出能够和学生认知相匹配的语言训练点,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认知路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语用能力的生长奠定扎实的根基。
  例如,《爱如茉莉》一文中,作者用“吃饺子”以及“执手而眠”两个细节充分展现了父母之间浓厚的情感。在预习时,学生依靠原有的认知能力就能够充分感悟,但是,如果缺失了语言训练的支撑,即使这种感悟再丰富,对学生的认知以及表达而言,都不会产生更多的作用。所以,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将学生的语用训练聚焦于以下层面:(1)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引导学生充分体悟“咽了回去”“悄悄地探了进来”等表达效果,理解动词背后潜在的隐喻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充分感受到隐喻手法虽然描绘的是看不到的事物,但通过以上动词,文中所描写的事物仿佛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强化了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准。(2)体验典型事件的作用。在引导学生体验父母之间的情感时,教师并没有选择使用全面铺开的描述方式,仅仅选择了其中两个典型事例,特别是着重选择了描写“执手而眠”的事例。这样,通过有效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但是能够精准而又充分地展现出父母之间看似平淡却至真至纯的爱。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剖析出以上语言训练点,才能够使教学回归语文课程的本质,才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品析感悟文本特点,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基于文本插图,历练语用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其思维还处于形象化认知层面。在教材中,几乎每篇文本都辅以相应的插图,既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文本内容,又能实现和文本的相互呼应。在这些插图中,有基于图画补充文本未知情节的,有具有延伸以及拓展之势的,还有的是为了更充分地展现人物内心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文本插圖的关注,并从中发掘出有效资源,使其能够与文本内容充分交织、相互碰撞,一方面是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夯实学生的语用基础。
  例如,《莫高窟》一文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观及瑰丽,充分描绘了惟妙惟肖的壁画和彩塑,同时,教材也辅以相应的插图,与华丽的文字形成了相互映衬。在教学实践中,一位教师结合教材插图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语言描绘的对象,基于对照式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语言使用的精妙和形象。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尝试使用所积累的词汇,描绘其他插图展示的对象,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得到了有效培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插图,不仅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感悟,还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通过图文对照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精妙和准确,再基于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迁移练笔,使学生能够自主迁移,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又让语言表达更精准。
  三、基于写作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入选的课文大都语言规范质朴但内涵丰富,是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剖析的范例。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探寻开展语用训练的关键点,由此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与问》一文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语言简洁质朴、构思严谨、层次分明,既具备清晰的阐述思路,同时又不乏典型的案例分析,由此充分突出中心论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中心论点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中心论点展开合理的分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怎样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学习?之后,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写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证明自己的论点,并完善语言表达。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依靠的是自身的生活经验,延续的是文本的表达方式,将文本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迁移至自身的习作中,既有助于促进文本表达方式的内化,又基于自身习作实现了高效运用。通过这样的语用实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学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准确发现潜藏于文本中的语用训练点并高效利用,基于语用实践平台的搭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和合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当下的写话教学,其现状令人担忧:教材上散落的几处写话提示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写话课堂远离情境,沉闷无趣;在被动与模仿中,学生只是简单应付和依赖,感受不到表达自我的快乐……  那么如何创设多元情境,让写话课堂回归生命,让学生在写话中真正听到自己的声音呢?  一、创设丰富的文本情境  1.一年级:说写结合,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练习使用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这样的练习意在丰富学生表达的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新生首先在语文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学生往往难以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的读音、书写以及音节拼读和其他特殊的使用规则。那么为了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来教学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呢?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以儿歌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来教学拼音,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汉语拼音。  一、借助儿歌识记拼音字形  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没有特定内涵的字符,
所谓“边阅读边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前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对文本后面内容进行预测,并在结局中验证自己预测结果的一种阅读方式。为什么要运用“边阅读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因为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在边阅读边预测的时候,学生会开动脑筋思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对学生来说,每一次预测也可以说是一次创作,每一次修改都可以使学生的预测更
习作表达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习作整体性教学效益却始终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只关注机械的写作策略的渗透,而忽略了习作教学的本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的本质特点,为学生习作顺利起步以及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入生活之源,滋润习作起步土壤  陶行知
大侦探找找看  十一只小熊端着手,一只小狗积木上走,雪白的兔子竖耳朵,顽皮的海豹顶皮球。  红色瓶子圆圆身,工艺木棒圆圆头,组成HAND的字母分散开,黄色橡皮筋扭一扭。  3.图中有多少小人?说说看,他们分别是什么人。你能将他们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统编本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编者基于语文能力生长体系,结合单元文本特质,精心提炼、编排的语文训练要点,是引领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更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但从当下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对语文要素的处理都陷入了一心为之但又机械生硬的泥潭。关于语文要素的训练究竟该刻意为之还是自然落地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要素真正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助力呢?  一、明要求:集中整理,了解语文要素“是什么”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也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四篇课文中,《草船借箭》是根据原文改写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形式呈现,剩下三篇均选自原著,略有删改,所以,学生在内容理解上会出现一定难度。但本单元课文编者在编排上十分用心,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关键词】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4-0023-05  随着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我国教育进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职业教育如何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境界、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以下简
个案简介与描述  1.孩子说:“你是谁呀?”  家豪3周岁,刚上小班,性格内向,喜欢看动画片和玩建构类的游戏,对角色游戏等交往型游戏从不主动参与。入团前,家里给他换过几任保姆,还让他上过寄宿制托儿所。一天,家豪妈妈通知老师,原来经常接孩子的保姆被换了,以后由新保姆接送。家豪发现保姆被换后,对新保姆说:“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渐渐变得不太爱说话、脾气暴躁,对成人的话常常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以及儿童自己抒怀创作的诗。其实,不少儿童诗来自于儿童。  以创编“秋天的小诗”为例,我让学生观察生活、对话生活、表现生活,在富有情趣的探究中儿童的诗意表达水到渠成。  一、童眼看世界,积累诗的意象  板块一:找秋天  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到小区、公园、田野里去寻找秋天,你们找到秋天了吗?你在谁的身上发现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