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了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灵活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每一位老师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能说会道,在与人交往时彬彬有礼、能言善辩。这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要从一年级抓起的 。
  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是语言环境孤立。有些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
  二是交际内容粗糙。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容易中断;不能认真倾听他人口语表达。
  三是教师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不够重视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在引导学生观察拼音字母的形状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l像什么?l像木棍,l像一条细细的木棍。如果学生能够加上“一条”、“细细的”,应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像他这样把话说完整、说具体、说生动。还可以让学生可以根据四声音节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音节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学会了运用。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第一册教材里一类字共100个,二类字共400个;第二册教材里一类字共250个字,二类字共550个。对比之下,我们发觉学生的识字量有加大了,于是我们会引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来记忆字形:书笔画、换部首、编儿歌、编故事等等,
  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
  4、巧妙布置作业,训练口语交际。
  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特点,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如:把所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演课本剧、当小老师教家长学生字等,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1、在课间十分钟交流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可以抽出时间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2、在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说话”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例如:要求学生每天保证1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且要求家长做好登记,为了检查效果怎样,把课前五分钟“说话”内容定为阅读汇报,把自己看到的最精彩的、最喜欢的一段复述出来或者朗读出来。如果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说得结结巴巴,下面的学生听得有些不耐烦。教师应该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还可以对一些要“出场”的学生事先进行“彩排”,让他们在掌声中找回自信,下一次的“出场”一定会更精彩。
  3、紧扣生活,随机训练。
  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对于一些突发现象可以进行随机训练。如: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对问题的讨论、一些好的提议、某种现象的辨析等。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口语交际的过程成了学生提升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的过程,在这种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策略是益于加快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
一、引言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目前,隐喻研究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中。但是隐喻研究应用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对隐喻与高中作文教学做些探讨。    二、隐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隐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表达功能  隐喻的使用与其它修辞手段一样,是为了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高中生在写作中为了使语言不落俗套,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因此,发挥学生评价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已是当前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评价;优化;兴趣;参与;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新课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自信,学生自信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这句话是我工作多年来总结出来的。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小学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如何在美术课堂上鼓励学生呢?通过我的
课间十分钟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到我这儿来告状:老师,高XX下课时又来打我;老师,高XX上课把我的笔弄坏了;老师,高XX把XXX弄哭了……唉!接这个班以来,我最常听到的就是班级学生来告诉我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科学调度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时,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为载体,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让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的天性希望能够在愉快中活动,“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口儿竹马嬉。”(南宋诗人陆游《园中作》)语文课表安排了小语综合实践课,这确是对学生主体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