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 丰富写作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语文教学怎么才能效率高、收益大。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当多的人在写作文时,写字潦草、词汇贫乏,基础知识不扎实,词不达意,引起了社会关注。我们的学生记得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原名字号籍贯的人比比皆是,而拜读《狂人日记》《子夜》和《家》的人却寥寥无几;能说出段落大意的人大有人在,而作文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者决非少数。更不要说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了。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米,无论教师如何传授烧饭的方法,学生仍然无法烧出可口的饭菜来。君不见,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同样,学生没有储备生活的积累、材料收集和真切的体验,又怎么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呢?所以说,积累和聚材是作文的第一门槛。首先,要把好这一关作文才会焕然一新,只有大量地占有材料,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深入体验勤于阅读,日久天长,就会“材源广进”。
  一、熟读背诵,积累材料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教法和学法,也是我国几千年来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私塾教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私塾能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才开讲,而我们今天的课文讲解也是在学生认真吟咏、体味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讲大道理,讲究理论。古语有“收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治学经验之谈,无不强调一个“读”字。现代作家鲁迅、茅盾、巴金对传统古典文学《古文观止》《红楼梦》,唐诗、宋词无不熟读背诵,多读文章,熟读文章,要花费时间心力是件苦事,可是一旦工夫用上,无论是说话,还是作文,稍加思考就有许多词语句子涌来,任你取舍调配,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精粹典范文章,尽量要求背诵。
  二、字斟句酌,吸取语言精华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许多老师主张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怎样才能取得收益和实效?如果多而有得这当然最好不过,倘若贪多。而嚼不烂,积食不化,则不如少而精。所以我们主张学生聚材,不应片面追求多,而应努力做到质量“好”。它讲究的是一个“熟”字,不熟就不能转化迁移,也无法提取运用。有些学生每天勤读苦抄,却不见作文水平长进,关键在于阅读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研读。这种消闲的阅读心态,消极情绪的调动和微量心智的投入,使阅读一开始就烙上先天不足的印记。又怎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朱熹强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一些书在阅读和摘抄之后就放在一边,不再“谋面”,可叹一次性阅读留下的印迹模糊、朦胧,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而上述夹生式的阅读,只在头脑中留下了浅浅的印迹,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记忆。阅读积累一定要在“熟”字上下功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化入自己筋肉血脉,熟了才能广纳博取,才能活跃于脑际,呼之欲出。只有充分吸收,全面滋补,才能真正转化为有效手营养品。
  三、加大作文密度,从实践中积累语言
  现在的中学生整日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少有时间光顾阅览室阅读报刊。而写作文时便没了词,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通过熟读背诵,调动大脑增加语言的信息量。数理化需要天天练习,重知识轻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而作文也需要加大力度。不但要加大作文密度,也需要改变观念,把自己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在设计练习和评讲作文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全身心地去感受,在写作文之前就应理清思路,潜心思考同一个教室的同学,面对同一个事物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言之有物”,而有一些人却不行。这是因为客观人物、景物、入耳入目但不入心,那么这些事物对你来说永远是陌生的事物。观察仔细,体验不深入,总觉得生活平庸,区区小事,何足下笔,没有创作的欲望。作文是学生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情的流露,所以作文要让学生过好“体验关”“思想关”,才能有一个奇妙的构思,深刻的见解。老师可采用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口头与书面结合,自由与统一结合。灵活多样,加大作文的训练。这样,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活了自身语言的沉淀,又不断吸入他人的新鲜语汇,使自身语言不断丰富。
  背诵、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钢结构重型工业厂房中吊车梁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其截面形式为实腹式焊接工字型,主要作用是提高吊车梁的承载力及疲劳强度。根据钢结构吊车梁的疲劳试验研究,凡是下翼缘边部
【正】高三数学复习目的在于要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知识点到知识面再到知识体系架构,提升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知识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正> 不善于进行自我反省的理论,往往缺乏活力。而如果反省是来自于这种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和实践者,就更是一种痛苦的灵魂博斗。然而,明智的理论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创造的契
【正】 王先生讳重民,字有三,河北高阳人。先生是闻名中外的目录学、版本学家和敦煌学家。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国内已有一些专文论述。先生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这是学术界公
<正> 一写作学与文章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写作学侧重研究文章的写作,研究写作这个动态的过程;文章学则侧重研究文章成品本身,研究处于静态的文章的构成。有人说,写作
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生成课堂  课堂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更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个体。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形成,应在学生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在学生惊喜地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在教学“望月”这一课,理解第2小节时,我让学生初读后设计了这个问题:“读了第2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通畅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教学资源“漫天飞舞”的时代。大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的确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凡事有利也有弊,不可否认的
高三复习如何改革?笔者思考,如何能在复习课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得到发展。通过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师生角色互换、学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