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基目标”理论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高考题的启示——为什么要制定四基目标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不仅期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增进物理情感.显然,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1 科学合理的小组是基础  教室里根据学生的高矮和男女搭配而成的座位,往往不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
在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选修课为平台,探索、开设“科普探究活动式”的教学形式,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和提问,实施探究式中学物理实践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在此试对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  1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置的依据  目前,各个地方、学校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形式各异、种类繁多.新课程纲要所要求的开设科普教育类活动课程的核心是“自主探究、多种形式”,给予科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内容上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所以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物理的内容单单只是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活学活用的,只是单单掌握一道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求学生要掌握物理学习的重点、要点,以及解题思路,从这些方法入手去把握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再加上现阶段教材的创新和改革,物理中考的题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以下是针对中考方面,如何让学生把握中考的复习,达到
1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客观事物中排除许多非本质的特性,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得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如图1.  2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教学速度,不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不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策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1 结合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生
1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大量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来代替教学目标,而“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结果;即使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但学生的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是否发生真
在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都会为学生的一些常规或非常规问题感到头疼,对于有的学生而言,有些习题屡做屡错;对于有的学生而言,粗心大意似乎是永远改不掉的习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考试时老是顾此失彼.于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对策往往是加大对学生的重复训练,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提醒,以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与高超的解题能力.而事实上这样的努力付出,往往回报又是有限的,学生并不会因为训练量的增大而有明显的改变.其中的原
我喜欢《路》刊(《作文成功之路》,下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且这一喜欢就是20个年头。一位语文教师20年都痴迷于一份刊物,执著于在这份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大概为数不多。这些年我在
对“教学”正确的理解:学是指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教则是教师为了能够影响学习者头脑里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所以,“教学”应该促使外部的教和内部的学发生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只有在深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等文本的基础上,审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厘清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打造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笔者以浙教版科学(新教材)七上第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师生共同营造适宜学科教学的课堂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注重迁移应用等,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