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变化和发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情况,分析了作文审题命意和写作技巧,并针对三篇考场佳作,分析其得分关键点,供考生考场发挥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作文 评析 审题 写作技巧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码】
  以上是2011年的新课程全国卷高考作文。该年度作文考题具有四个特点(或者说呈现了四个亮点):第一个特点是稳中有变。表面看,作文仍沿用一连四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但使用材料的数量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悄然回归”,即从去年选用三则材料又变回到2007-2009年三年讲单一故事的单一材料上了。这是稳中之一变。二变是所选材料的内容“由小变大”。这“小”是指,前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去年的作文材料内容说的是人才成长,虽然都含有社会因素,但毕竟反映的生活范围小、显示的社会影响小。而今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的社会内容,即国际国内的大事,不仅范围广(世界范围),而且影响大(国际影响),同时又是热门话题,关注度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天下大事、关注身边的变化和发展,这不仅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又一大变化,也是今年新课程高考作文的第二个特点。这是新课程高考以来一以贯之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和精神。高考是为国家选拔后备人才,既有选拔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今天的考生,是明天大学学堂的学子、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让考生在高考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意识的教育,这本身就是高考的功能之一,今年的高考作文将这一功能凸显得更为显著。第三个特点是降低了审题难度,让每个考生都能明白材料说的是什么,要写什么,人人都有话可说。2011年的作文材料给人明显的感觉是,命题人接受了人们对前四年作文(尤其是2007-2008作文的审题难度过大)的批评意见,吸取了前四年作文命制的教训(2009年的作文材料本身的审题难度虽不大,但由于作文材料情景有明显的社会道德选择和价值评判的指向限制,自然会对考生的多向思维发掘和多元发散立意有一定的制约;2010年的作文难度虽降低了,但选用材料又烦多起来,而且单一材料的意义与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不是一下所能明了),2011年的作文命制,不仅审题难度降低了,而且给了考生审题立意的多元性指向和内容主旨、写作进入角度的开放性提示。首先,材料所给的内容范围是“中国的变化”,具体而明确,只要考生紧扣住“中国的变化”来写,都不会脱题。其次,材料给了考生下笔写作的多个角度。命题者怕考生不熟悉“中国的变化”的表现,便用问答的方式给考生指出了变化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很显然,这是命题人有意降低审题难度,既让考生知道变化的方面,又为考生能快速构思快速进入写作而给了六个方面的提示,实际上是明确指出了六个(不仅仅六个)进入角度。考生只要抓住一个方面进行写作(有能力驾驭更多方面则更好),都可写出合内容要求的作文。再次,材料结尾对考生所了解的“中国的变化”的方式和途径作了多元开放式的提示,即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感”到的都可以。虽然高中生对祖国的变化了解有限,但总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渠道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就提示考生可根据自己所了解变化的途径,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即可。当然更可综合多渠道融“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一体写出更为丰富、更加令人信服的“中国的变化”的真实故事、真实感受或深切思考。第四个特点是有了一定的文体要求。往年的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确定文体”“自选文体”,文体要求很模糊,而今年则要求“明确文体”,这说明命卷人已经知道由于受话题作文淡化文体的影响,考生作文大多笼罩着文体不清的阴影,“四不像”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降低了作文的整体水平。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通过高考来导向和引领今后的作文教学,并让考生从下笔写作文的一刻起,就要在心里明确用什么文体来写这篇作文,即从一开始构思就要有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诗歌,是实用文还是文学作品等)意识。既然要明确文体,就说明考生所写作文一定要体现文体特征,即记叙文起码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大的要素,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观点,有支撑观点的论据,有明确的论证方法和较为严谨的论证过程,重在议论阐说道理;文学作品要有形象塑造,有意境、有文采、有感情等。这篇作文“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要求,既是对“中国的变化”了解来源、途径和所要使用的写作方法的提示,也是对要使用的文体的提示。“所见所闻所感”重在叙述描写,一般写成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为好,而“所思所感”重在议论,重在发表观点、思考、感悟和看法,一般写成议论文可能更符合文体要求,也更能出彩。
  总体来说,2011年的新课程高考作文,有审题难度低、题材范围广、写作角度多、入题写作易,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相应减少模仿、照抄等优点,是近几年较好的作文题之一。但也不是最理想的作文题目,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由于学生受生活范围、生活视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程度和思考深度的限制,对“中国的变化”这样重大的题材虽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思所感,但因了解、思考感受或感悟非常肤浅,很难写出具有一定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内容充实丰富的好作文来的。第二,这样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让一直坐在课堂里还未涉世的高中生来“担当”,未免有“难以承受之重”之嫌。第三,这道作文题,对考生的文学、历史、政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于素质较为全面的文科生来写,而对那些理科学得好文科知识相对欠缺的考生就显得不够公平,凸显不出高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第四,由于考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大多考生会陷入只罗列历史事实表象的写作误区,写出没有思想深度和认识高度的平庸之作。   【审题误区】会陷入罗列历史
  考场佳作1
  崛起如少年,屹立如巨人
  ——中国的伟大形象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百年前,梁启超写下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之说,而百年后,我中国如一少年般崛起,活力十足。
  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面对金融风暴,我自屹立不倒;现在的中国,人民生活幸福,面对西方所谓“人权危机”,笑谈其庸人自扰;现在的中国,科技发展,人才济济,面对浩瀚宇宙,亦能将其探索。然而,在众多的成就中,最令全国人自豪的,是我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塑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东方如巨人一般。
  这形象是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中国人向来以宽广的胸怀闻名于世,正如培根所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必有宽广的胸怀。”温家宝在国外一所大学做演讲时受到极端分子扔鞋的“侮辱”,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演讲,离别时,他还嘱咐这所大学的校长,不要处理那位学生,希望让他看到一个真正的发展的中国。一个大国的总理,用民族赋予他的宽容,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的形象!
  这形象是慷慨,是帮忙,是雪中送炭。强烈的地震带给日本巨大灾难之时,作为邻居,我们“感同身受”!而我们也确实用行动去帮助我们的同胞——日本人民。他们不会忘记,一批批救灾物资含着中国人民的关切,一封封鼓励的信件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支持,一名名救灾队员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帮助,“患难之中,方显真情。”中国用他的慷慨,支持和帮助温暖这日本,也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形象)。
  这形象是承担,是责任,是义不容辞。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国始终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面对全球变暖,我们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重任;面对贫富差距悬殊,我们主动减免非洲各国债务;面对复杂的地区冲突,我们坚守和平,不发“战争财”……责任与承担同行,中国用厚实的臂膀担起重任,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伟大的中国!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运用散文式的笔法,把材料的内容幻化于极有气势的句式中,尽管表面没有一句话谈及材料的内容,可是全文无处又不是在呼应材料。把材料一、材料二、乃至于材料三的内容完全用小作者的一种内心的愿望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巧妙地照应了材料的内涵。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也颇具诗意。全文以排比段、排比句构成。语句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考场佳作2
  一览河山话开放
  纵览风卷云动,河山变幻,开放一词,横贯古今,泱泱五千华夏史,因此一词,而如灵瀑自九天来,泛泛而不绝。
  君可见,鸦片一战,古老中国之门为铁蹄叩响。一群华发斑斑的老臣竭毕生之力,嘶哑出言:“师夷长技”。铿锵一词出,开放自此始。安庆军械,汉阳铁器,轮船招商,年迈的母亲敞开胸怀,一个民族开放的号角由此吹响亘古未有的序曲。
  君可见,八国之侵,神州陆沉。众多长衫士子的儒雅身影,挥毫成“公车上书”的华章。君主立宪,民族工业,实业为国,吾民之思想:开放矣!古老的土地,一个民族开放的航程,因这一束奇葩般的思潮,如清夜闻钟,当头一棒,尔后绝尘前去,昭示一往不复的开放心态。
  君可见,辛亥之年,新文化之运动,民主思潮于千年儒教之土壤开花,遍地生香。开放矣,中共立,北伐起。开放矣,摒弃固守千年的纲常,以浩浩的胸怀,振尘凡之大志,创设日新月异好乾坤。!
  君可见,一九七八,华发老人,于历史高处指点:“改革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从东南沿海,至东部诸省,从沿海沿江,至内陆省会,一幅不断深入日日完善的中华开放之巨幅宏伟绘就!开放矣,由贫困,至温饱;由温饱,跨小康。开放矣,共和国大步行与康庄大道。开放矣,四海皆宾朋,五洲是朋友。开放矣,地球为村庄。
  噫!一览河山,昔日沦沦落后遭殃罹之国,如今铜墙铁壁绿树红妆,旧貌换新颜。追思往史,正是先贤开放之策,正是中华国民由器物、及至制度及至思想的一次次开放,将中华之巨轮引航出海。正是改革三十年之开放,使中华巨轮于千帆争流中傲然前行不惧风浪而稳如泰山,赢得万众瞩目。
  但,吾辈更亦有史可鉴,不论邯郸学步之地。开放使国富亦应于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内核。我今之开放,是面向世界,博采众国之长。
  我今之开放,是立于五千年华夏之沃土,传承精华,发扬精魂,只为深爱祖国,古老而强大!
  开放之中华,崛起之中华。
  以包容之心纳五湖四海,以开放之姿收四海之智慧。一览河山,从往至今,正是如此,才有中华之崛起。
  以开放之姿态发展,于发展中不失我中华之国之精神内核,纵古,此为至道。
  一览河山话开放,傲我中华。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通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风起云涌的中国改革的历史画卷,联想丰富,段段紧扣材料,主题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又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20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语言表达半文半白,句式工整,修辞巧妙,感情真挚、自然、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20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20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60分。
  考场佳作3
  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我生活在农村。几年前,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穿着奶奶做的布鞋,与同学步行在土路上,嘴里唱着小曲儿,脸上赫然写着:我是农村的娃儿。
  可是。生活总是在变化。我生活的地方更是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我成了一名农村里的城市人。
  小时候跟家里人山地里割麦子,又累又热,奶奶的腰就是年复一年割麦子压弯的。而如今,我们中国有了收割机,短短几个小时,麦子全收了。我们再不用自己的手弯腰下地苦干了,没有了农田劳苦,我感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轻松。
  小时候,门前的路却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尤其是逢上下雨,穿的布鞋下雨是泥巴,没少时间扣鞋底的泥巴,边扣边想着何时能修成柏油马路。结果,没几天工夫,家乡大大小小的路都成了柏油路。我再也不用走那泥泞不堪的土路了,我感觉自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即使在雨天,也可以飞奔在路上。
  小时候,我清晰地记得我家是平房,院子里还养了几只鸡。那时养鸡是为了吃蛋,鸡一般都舍不得吃。而如今,什么都变了,平房拆了,鸡也不养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层小楼和满院子的花草,我感觉我比城里的孩子优越,因为他们大多住的都是单元房。
  小时候,当城里的孩子都开始上网,我们农村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都几年不鱼了,那还用网”一样无知,可现如今,我们村那些信号接收塔建在村边上,街上有“手机大卖场”有“移动缴费站”,我们家也装了电脑,我自然也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我感觉我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这些我经历的多次变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经济强大,科技强大等。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强大,才有了今日农村的巨大变化,才有了整个国家民生的改善。
  我虽然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但我现在一点都没有认为自己哪里落后于城里人,我可以亲切并大声地说,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巧妙地把三则材料不露痕迹地溶于文章之中,而且在行文过程中还不时呼应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丰富的文章内容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轻熟能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例证丰富恰当。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历史知识运用纯熟,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 教学 托物言志     记叙文不囿于单纯的叙事、抒情或写景。托物言志也是常用的一种铺陈展开的方法。下面以苏雪林《秃的梧桐》的解读为例。  一、解读启示: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所托之物:秃桐  所言之志:顽强的生命力  物、志之间的桥梁:形似与神似。
【摘 要】本文就农村中学生的特殊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农村学生特有的生活体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在作文选材和内容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以期能够解决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生活体验     写作贵在一个“真”字,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说自己真实的话,抒自己真实的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即“要求学
一位天才,一位艺术大师——肖邦,渐行渐远,然而,最弱的,最温柔的,真正震憾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肖邦音乐,依然回荡在肖邦故园。悠悠故园,有你,有我,最重要的是还有肖邦。让我们一起,就在这里,和肖邦促膝谈心。  故园的灵魂——音乐  肖邦的好朋友,德国诗人海涅对肖邦音乐有这样的评价:  “他在钢琴前坐下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有时我很想
【摘 要】杨绛的《老王》,可谓是平凡的人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平常的心,但读来总让人印象深刻,感触颇多。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描写和对比的巧妙运用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作者写老王,不单纯是为了表现他的不幸,而是为了表现老王这个“底层”者的“光芒”,催人思考,一如鲁迅的《一件小事》。  【关键词】《老王》 描写 对比    杨绛的《老王》,可谓是平凡的人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平常的心,但读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  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我赞同。他厌读“四书五经”,厌取功名,敢摔在贾母这个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最高权威者看来
【摘 要】激情的投入决定着课堂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激情艺术,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就能使课堂做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使教师教得激情澎湃,学生学得生气勃勃,整个课堂热情洋溢。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情教学 课堂魅力 情感教育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它告
转眼间,江苏高考改革走过了九年的历程,从现实背景和历史发展轨迹的角度对此进行解剖和梳理,这一横断面无疑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一个侧面看到全国高考自主命题尤其是作文命题所走的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也可看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行程与现状。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其间的结晶与思考,或许对高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命题专业队伍的建设乃至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些启示。  一、九年回顾:看上去很美——
【摘 要】高考作文题常常试图引领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生活进行个性的思考和判断,然而学生作文却往往让人不忍卒读。本文从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和学生的思辨能力三个方面来关注其精神世界和思维品质,并以此推动其文章走向深入。  【关键词】高考作文 精神层面 课外阅读 思辨能力  这些年来,各地高考作文题不再局限于狭隘层面上的“写”字,而是常常引领考生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来对现实和未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有效的问题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开启心智,培养思维。以问导思——点拨艺术教学法就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问解疑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接受知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智能为主的现代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以问导思——点拨艺术教学法
【摘 要】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吟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行路难》一诗的教学为例,细致探讨了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和吟咏的形式及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诵读 吟咏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诵读很重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华古诗词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它极具灵性而又含蓄的语言必须通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