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欲望,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而这些实验和探究活动大部分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完成.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各种实验和探究活动,既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又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教改创新.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我们可以启发和指导学生用它做很多物理实验,下面就介绍塑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1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高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听到音调不同的声音产生,瓶中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从而说明了音调跟频率的关系.2探究液化和汽化将塑料瓶从冰箱中取出,过一会儿瓶上会附有小水珠,小水珠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再过段时间,瓶子又会变干,水又汽化变成水蒸气.3探究黑色和白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黑纸和白纸包住两个同样装满水的塑料瓶,让它们同时在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得越多,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4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满掺有适量的豆奶粉或牛奶的水,或在一个比较粗的饮料瓶中充满香烟(或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这就制成了一个光路显示器.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能清晰地显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5光的折射透过装水的圆柱形塑料瓶贴近书本看书上的字,字变胖,原因是装水的圆柱形塑料瓶相当于一个柱透镜,光通过它发生折射.6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把电池、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金属丝、铅笔芯、塑料瓶分别接入电路.可看到:把金属丝或铅笔芯接入电路时,灯亮;而将塑料瓶接入电路中时,灯不亮.这说明金属和碳棒容易导电,是导体;而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7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用手挤压塑料瓶,可使瓶子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加大挤压瓶子的力,瓶子的形变程度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用手推一下静止的空塑料瓶,塑料瓶会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不同方向的力推塑料瓶,塑料瓶会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用手指去推直立在桌面上的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比推瓶身更容易使瓶子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8物体具有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子会继续向前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将装有水的瓶子压在纸条上,迅速抽出纸条,瓶和水留在原处不动,说明静止的物体有惯性.9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在塑料瓶中装不同深度的水,将塑料瓶直立在海绵上,水越多海绵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将塑料瓶中装满水,分别直立、倒立在海绵上,倒立时海绵凹陷程度较大,说明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10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塑料瓶的侧面不同深度处开三个小孔,在瓶中装满水,观察水流出的情况,小孔越深,水的射程越远,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塑料瓶的同一深度处不同位置各开一小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1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塑料瓶中装入少量的热水,将水倒掉后迅速盖好瓶盖放在桌上观察,瓶子向内凹陷,说明大气存在压强.或在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紧压在瓶口,将瓶子翻转,使瓶口朝下,发现瓶内的水和纸片不会落下,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2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塑料瓶中装上适量的水,将一支吸管竖插入瓶内水中,另一支吸管口对着竖插吸管口横放,将嘴对着横管的一端用力吹气,观察到管口有水雾喷出,说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大写字母地盘  1.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2.国家、城市、乡镇、语言、某国人等专有名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如:  China中国Beijing 北京 English 英语Japanese 日本人  3.姓和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如:  Jim Green 吉姆格林 Liu Hua 刘华  4.表示称呼的首字母要大写。如:  Mr Smi
期刊
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现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物理课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可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没有标准的实验室,实验设施差,仪器陈旧老化,严重短缺,很多实验实验室都没有现成的器材,很多农村老师以没有足够的现成实验仪器为借口,使实验教学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了折扣.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工潮的
●字母大家园  Ⅰ.奥运“入场式”  请按英语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国家参加奥运会入场式的先后顺序。  FranceEngland JapanAmerica China  ItalyGermanyBrazilHolland Denmark  1.____ 2.____3.____4.____ 5.____   6.____ 7.____ 8.____ 9.____10.____  Ⅱ.排除异己  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79页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阐述是这样的: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教学中对这条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解是见仁见智,尤其是对于其中弹力做功的理解更是一头雾水,莫衷一是.本文拟从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高度相对系统地阐述一下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解,并尝试打通力、电界限,以期对能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1为什么要在“系统内”考查
对于“同课异构”的概念大家已经较为熟识,即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系列教学活动.然而“课堂观察”这一概念,虽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但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有哪些内容?该如何进行?可能了解的不多,笔者便是如此.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关于“课堂观察”只知道有许多课堂观察表,观察者们要在教师(被观察者)授课的过程中完成这些观察表,通过对观察表信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评价标准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教学的课堂也就要求教师利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引导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动起来,自主的发现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快乐地探究问题,幸福的收获成果,取得进步.因此“高效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补充练习B组第四题的答案值得商榷.本题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出具体物理情景,导致该题的答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现在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  原题某商场安装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顾客受到
时下谈论教育,有一个很有点击率的话题,即不少人认为:教师的讲已过时了.更有人在学习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经验后,深有感触,写就的论文甚至给物理“不同课型”的具体讲授作出了时间安排:如新授课讲多少时间,实验课讲多少时间(建议是“最好为0”),复习课多少时间……不知各位同仁作何解,笔者看了以后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关于以上观点,严育洪先生在其《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一书中曾谈及:
在平衡问题中,我常会遇到共点力平衡求极值一类的问题,众多参考资料中介绍的方法大多为应用三角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若引入摩擦角的概念,可以很好地将多力平衡简化为三力汇交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简化极值的求解过程,避开了繁琐的数学三角函数公式,降低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此处运用摩擦角的物理方法优于三角公式的应用.笔者在给学生介绍这种方法是这样引入的:  摩擦角指的是:物体在受到摩擦力情况下,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提到第一宇宙速度时,经常是灌输式的讲解,给出第一宇宙速度是环绕的最大线速度,又是发射的最小速度;在提到卫星变轨时在切点通过加速减速以实现变轨,为什么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和椭圆轨道的线速度不同.其实学生在理解程度上还是不够深入,平时就是强记结论,效果较差.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许抛砖引玉.  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7.9 km/s,既是环绕的最大线速度,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