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通过近期的摸索与探究,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
  关键词:好课 标准 新课程 尊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带来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本人将通过专家和教师们对新课标准的讨论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认为一堂好课须竭力遵循以下“四个尊重”:
  
  一、尊重学生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现在比较流行“赏识”教育,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样,老师一律以“轻柔细语”正面语言来评价他,甚至有过这样的报道:学生解错了题目,老师不应打错号,理由是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刺激学生。同时还应表扬他,认为他有上台解题的勇气。殊不知这样“尊重学生”恰恰是不尊重学生,现实生活有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暴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适当的“挫折教育”恰恰是今后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
  有些文章曾提出“学生就是上帝”这样的口号,这样的“尊重”学生也是不对的,我们应以科学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尊重知识
  
  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就是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而盲目的。现在一些课堂上流行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课堂上说话声、说笑声、多媒体音乐声,甚至是不要纪律的走动声,越热闹越好。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不是情感交流课,更不是游戏课、活动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
  有些人说,学生数学成绩差,对数学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应对学生减轻要求、减少作业、减少例题。其实减负不是要减少知识内容、鼓励落后。数学就其本质而言,确实是难懂难学,否则陈景润就不用打几麻袋的草稿纸了。要不就别学,要学就得严格要求,这是对知识的尊重,我们尊重了知识,学生才会尊重知识,数学课才会体现出它
  应有的美丽。
  
  三、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图形的相似”在第四册,“图形的全等”在第五册,理由是图形的全等是图形相似的特例,我以为这一套做法太难了,也是不妥当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了解判断某一事物的性质和属性,要从最简单的事物开始,由事物的特殊性得出事物的普遍原理,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
  
  四、尊重自己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能力。很难想象,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的一面,旧教材、原有教育理念也有其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面。“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课堂教学应尊重我们教师自己的判断,从而进行明确与正确的分析与实施。数学教学艺术应当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的,实践是标准,新课程标准与理念也是如此。
  以上几点是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以及在学习相关理论中得到地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后产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整或成熟。当然,一堂好课应有其重要特征,是无可争辨的,只是上述几点不是必备条件,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上面我所讲的一些,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当把它们联系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上出更多的好课来。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树立为美好未来的实现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审美教育又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性。还具有“益智”的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审美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感受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统摄力 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是使教育者具有科学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的强大,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习汉字的人也越来愈多。但是,汉字的教学是任何一名喜欢他的人都不能轻视的,汉字含义的丰富是世界上所独有的。汉字应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学好汉字,如何学到乐趣,本文介绍了三种方法:一、 自主探索,提高能力;二、聘任小老师,多元评价;三、快乐游戏,识字容易。三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识字 教学 自主 探索 多元 评价
世界万物处处存在美:高山仰止是静态的美,汪洋恣肆是动态美;楼宇栉比有形体美,小桥流水有曲线美;万紫千红呈现色彩美,莺歌燕舞体现声韵美……对美的提示,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语文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更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利用朗读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章的人物、情景
一、栽培茶树的生育与产量Growth and yield of the bush.T.-W.Tanton;Experimental Agriculture,1981 Vol。17(3):323—331(省科技情报所)对有灌溉的每公顷种植8612株的七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是本人几年来的一点教学浅见。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不少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无趣感。究其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小学生写作文往往从兴趣出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1、大蒜产量由亩株数,单株瓣数和平均瓣重三者构成、其中亩株数是群体性状,单株瓣数及平均瓣重是个体性状。在个体性状中,一般单株瓣数可塑性较小;而单瓣重受外界环境影响较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形成喜欢学习的倾向,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置身活动 巧设练习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效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儿童去探索数学问题,从中体验数学的奥秘。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