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是本人几年来的一点教学浅见。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语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迅速、自然地进入探索新知识的环节,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
  如,在教学“9加几”时,一上课,我就对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首先,我们来到了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等同学们解答完后。抽掉智慧山上的第一题中的“1”,说:调皮的小猴子把“1”偷偷藏起来了,只剩下9和2这两个数了,你们会算9+2=()吗?想不想知道怎样算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非常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就好起来了。
  
  二、引导观察,培养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例如:在讲解第九册练习二十一第5题计算《加料面积》一题时,我考虑学生对加料斗没有接触过这一事实,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观察分析:(1)这个加料斗的四个侧面是什么形状?(2)让学生观察这个加料斗上下两个面是空的,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计算加料斗的面积就是计算四个侧面的面积;(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侧面的四个梯形是否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4)将这个加料斗沿一梯形的一条腰拆开,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将抽象化为具体化,使难题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观察班上较差的学生都计算出来了。同时经过这题的解答也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关于“空间”这一概念的初步印象,对今后学习体积做了铺垫。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这样,学生不公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选取两组人数相等的同学开展套圈比赛,让学生观察记录套中的个数,并判断哪组获胜。然后我又播放了两组人数不相等的同学开展套圈比赛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判断哪组获胜。这时,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讨论中理解了求平均数的思想方法。
  
  四、动手操作,巩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教学。“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如,在教学“把一根绳子截成5段需要剪几次”?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和一把小剪刀,学生会在浓厚的兴趣中一边剪一边数,当绳子被剪成5段时,他们就会发现共剪了4次。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且印象深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生活 实际 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
北墨说:着实,关于腐败的话题太古老也太沉重,有些人说,中国的腐败问题植根于中国文化,他们认为,中国人有着将个人关系置于法律之上的悠久传统,这才造就了从古至今都无法避免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太平洋西南面,有“南方陆地”之称。全国面积约七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一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多读书,可以开阔思维,增长见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少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创造可能条件。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指具有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生成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在胚胎期,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大
荞麦和禾谷类作物不同,从出苗至成熟植株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中。花蕾在出苗后8—10天开始出现,花期25—40天,约占生育期的一半,边开花,边结实,有的已经结实成熟,有的才开始灌
摘要: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树立为美好未来的实现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审美教育又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性。还具有“益智”的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审美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感受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统摄力 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是使教育者具有科学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的强大,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习汉字的人也越来愈多。但是,汉字的教学是任何一名喜欢他的人都不能轻视的,汉字含义的丰富是世界上所独有的。汉字应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学好汉字,如何学到乐趣,本文介绍了三种方法:一、 自主探索,提高能力;二、聘任小老师,多元评价;三、快乐游戏,识字容易。三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识字 教学 自主 探索 多元 评价
世界万物处处存在美:高山仰止是静态的美,汪洋恣肆是动态美;楼宇栉比有形体美,小桥流水有曲线美;万紫千红呈现色彩美,莺歌燕舞体现声韵美……对美的提示,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语文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更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利用朗读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章的人物、情景
一、栽培茶树的生育与产量Growth and yield of the bush.T.-W.Tanton;Experimental Agriculture,1981 Vol。17(3):323—331(省科技情报所)对有灌溉的每公顷种植8612株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