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延展性,课堂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改变,未来教室作为一个新型的高科技产物,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学生为主,展开新型的思维活跃课堂,同学之间踊跃互动形成一个以开发无限潜能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未来教室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未来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主要是为了改革教育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讲解和思考问题,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去交流讨论,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究,开阔个人眼界和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将课堂交给每一个人,提高其自信心。
  一、未来教室重在学生
  (一)教学资源便捷呈现,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通过黑板、粉笔、课本来进行交流,更多的是以电子屏幕展现所学内容,而且可以同时放映不同的知识,使得课堂资源更加丰富多元。通过借助无线网络和电子产品,学生可以自己操控屏幕上所展示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快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和空间。比如太原市新华西街小学的王海燕老师在未来教室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只需要老师在屏幕上输入就可以展示在同学们眼前,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边读边让同学们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它美在哪里?”“你也想生活在这里吗?”这些问题都在屏幕上有展现,读完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浏览与民族小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二)课后测评及时
  未来教室还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检测系统,在上完课之后进行课堂测评,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和反馈,帮助学生调整有效的学习方式,让老师的讲解变得更加有用。学生操作着桌子上的平板电脑,拿着电子笔,在屏幕上作答,选择答案,提交答案,关闭页面,退出系统就可以了,这些作业都直接上传到了教师的个人系统中,对于每个人的课堂学习情况根据作答即可准确地判断出来,尽快处理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便于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像这样的课堂教练活动,及时教学,当堂测试,快速发现,及时应对,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学生沉醉于课堂之中,与老师建立友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拓展知识,加深印象
  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会给孩子们买一些课外辅导书来丰富他们的知识领域,未来教室的出现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领域越来越广泛,并且还有着许多社会知识,可以尽早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所需的内容整理为文档以电子显示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中,让学生都能够阅读与思考,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丰富的课外资源,有选择性地供学生查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的全面性来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扩大自己的学习空间,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及时明白和纠正错误的想法。
  二、小组讨论与师生互动
  (一)组织小组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表明了人多力量大,同样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分配给各小组这节课需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讨论、思考,然后在课堂上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应用,书本所提供的内容只是帮助你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过程,只有深入了解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小组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可以交流与沟通,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实现知识共享,协同合作。
  (二)师生互动
  未来教室并不意味著课堂的所有时间都交与学生,老师也是需要参与的,老师将资源调出来,提出问题让同学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评价。将课堂知识延展到各个领域,让学生对于不同方面的应用都有所了解和应用。未来教室也是给老师提出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将老师这个角色扮演好,并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当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知识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未来教室是一种极其不错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优势,不仅丰富了资源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性全方位地带动,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彼此建立起了师生平等的地位,借助高科技产品让学习变得更加信息化、具体化,让知识被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李芙艳.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作者简介:李佩铮,女,1982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江苏省徐州市西苑小学,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小古文閱读教学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孩子爱上民族语言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做出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源于此,笔者在小学高段进行了小古文群文阅读的尝试,执教了两则笑话《一钱莫救》和《藕如船》,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体验式阅读倡导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知、欣赏、品味文学作品,调动起自己独特的多种感官,去读、去听、去看,把握直觉体验;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与同学、与自己交流,挖掘体验;在课堂与文本的空白处想象思考,填补体验;有效拓展,整合阅读与写作,深化体验。本文着力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体验策略,并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记录与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主体;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初中生的性格比较急躁,因此在阅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间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件心旷神怡的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本文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其内心的强大息息相关,“腹
【摘要】课本剧表演的创作主体和表演的主体都是学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本文结合对话理论,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为例,从课本剧编演的意义、实践及反思三大方面来探讨其对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课本剧;对话理论;愚公移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解其中意——什么是课本剧、对话理论  课本剧兴起于1986 年,由天津师专的吴亚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两岸不仅语言相同,文化也相通,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各有千 秋、各具特色,有许多可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两岸小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通过对教科书结构及内容的比较分析,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以促进两岸语文教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康轩版;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拓展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下,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部编版教材,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尝试,就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拓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美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现阶段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从而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面对伟大的托尔斯泰的作品——《一个人有多少土地》的教学时,我完全打破了课堂上一板一眼的常规做法,采用跳讲的方式,将文本中的重点“囫圇吞枣”地给学生进行讲解。结果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听课热情,更是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短短45分钟内一节课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课堂生成的异彩处处绽放!  【关键词】囫囵吞枣;名篇;浅谈;课堂教学  
【摘要】汉字学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进行微课资源开发的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时间和需要,设计微课内容的不同侧重点,细化开发不同类型的汉字学微课,将讲解型、导学型、复习型、拓展型汉字学微课恰当地运用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上,实现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汉字学微课;课堂功能转变;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互动的构建者;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引导的成效。但教育实践发现,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主体消解的弊端,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也常面临构建何种师生互动的难题,导致师生互动效果差甚至无效,小学语文课堂中亦是如此。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生命”,从生命化教育视角出发,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视为生命活动的交互,对于构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