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讲名篇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伟大的托尔斯泰的作品——《一个人有多少土地》的教学时,我完全打破了课堂上一板一眼的常规做法,采用跳讲的方式,将文本中的重点“囫圇吞枣”地给学生进行讲解。结果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听课热情,更是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短短45分钟内一节课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课堂生成的异彩处处绽放!
  【关键词】囫囵吞枣;名篇;浅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面对伟大的托尔斯泰的作品——《一个人有多少土地》的教学时,我沉思了……这是一篇经典作品,由于文本偏长,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去做,课堂的时间会很紧张,已经习惯了常规的课堂的孩子们,定然会觉得枯燥无味……介于种种的考虑,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上课——“囫囵吞枣”讲名篇。课堂上我完全打破了一板一眼的常规做法,原本的介绍作者、明确背景、理清思路、分析人物以及思考主旨一律放弃,而是针对这样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寓言性的小说,只是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同时,采用跳讲的方式,将文本中的重点“囫囵吞枣”地给学生进行讲解,结果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听课热情,更是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短短45分钟内一节课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课堂生成的异彩处处绽放!真可谓“一举几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地感受到了用教材的乐趣!这“趣”从何生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趣”来自于文本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没有让学生去划分段落,去找描写方法,去提一些生涩难懂的问题,而是将全文的结构打破,用我们看童话故事的方式,也就是复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去寻找文中的主人公。当把课文不再当成一篇课文,而是当成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孩子们可以轻松愉悦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很快,孩子们便清晰地告诉我——文本讲了一个名叫帕霍姆的穷人一次又一次地买地的故事。我随机在黑板上写下了“穷人”两个字。接下来,我问道,那么这个帕霍姆第一次为什么而买地?孩子们告诉我说,是因为他想养家糊口,并且想着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我随机又写下了“生存”二字。我接着问下去,我们的帕霍姆第一次买地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候的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道,他辛勤劳作,而且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东西,还东借西借才买上——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令人敬佩的一个人!
  那么这时候的帕霍姆怎么做呢?他安于现状了吗?我乘势着接着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说,他没有安于现状,而且想着再买更多的一些地。那么当你看到他这时候的这些想法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他是令人敬佩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什么呢?我依旧不依不饶。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地抢答——因为他有理想,不断的追求上进!不错!不错!我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在我的一声声的赞叹里,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看着情绪被调动起来的孩子,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当帕霍姆有了强原来十倍的生活的时候,他又怎样去做了呢?……那么,我沉吟了一下,这时候的帕霍姆给你了什么样的感觉呢?孩子们纷纷说:这时候他开始变得贪婪起来了,尤其是他听说卡什基尔说:用一千个卢布,你一天能走多少都算他的地的时候。他发出了惊叹:一天可以走很多的土地呢!他的贪婪的本性,他的贪欲便显而易见了!那么这时候,你对他的感受是什么呢?我借机问道。孩子们说——很不好,感觉他太贪婪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他三次买地的经过,而且又分别写清楚了他每一次买完地后的愿望,透过板书中一次次的愿望,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疯狂的贪欲一次次的膨胀着,于是我在穷人的下方,写下了“贪欲”二字……到此为止,从文本中我们感受到的“趣味”已经昭然若揭了。
  二、“趣”来自于文章主旨布局谋篇的亮点
  我们从那个“穷人”说起。一般情况之下我们讽刺揭露的都是富人们的“为富不仁”,很少有作品中会提及穷人的贪欲,但是本文恰恰就以“一个穷的一无所有的穷人”为主人公,在他的一步步贪欲的膨胀过程中,透过字里行间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贪婪,而这样的布局谋篇,让作品所讽刺和揭露的人群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很多。如此一来,本文的讽刺性和深刻性将会更强,更具有普遍性,这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吧!
  三、“趣”来自于文本独具匠心的精巧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如果把帕霍姆的第一次、第二次的买地过程去掉,可以吗?我平静地在课堂上问道。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不能!为什么呢?我幽幽地说。如果去掉了帕霍姆就没钱买第三次的地了,如果去掉了帕霍姆那种贪欲就不逐渐膨胀了,如果去掉了这篇文章的讽刺性就不强了……一时间,教室内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论声、回答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文本独具匠心的结构特色,在学生高涨的情绪里深入他们的内心,这不很有趣嘛,结构有趣,孩子的各抒己见更有趣。
  四、“趣”来自于生存和死亡这两个由同一前提得出的不同结论
  原本人类的欲望能让人们生存下来,但是在文本中,帕霍姆却因贪欲而死去了。这样虽然很沉重的一个话题,但是同一前提却能够有不同的结论,这淳朴的推理和思考不是更让人感到了思考的趣味横生吗?
  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文本的情节思路、中心主旨、作者的写作亮点全都迎刃而解。临近下课,在“囫囵吞枣”的基础上,我再次提到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既然人物的贪婪、情节的曲折我们都已经弄清楚了,那么我们找找看,在文本里有没有明显的环境描写呢?孩子们的热情再次被调动了起来,我看着孩子们着急翻书的激动举动——一边翻书,一边嘴里喃喃作语,分明是想第一个告诉大家在哪一段里有,结果我的话音落了没到一分钟,一个平日里不怎样吭声的孩子说:在第五十二自然段里有呢!我肯定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那平时木讷的脸上此刻涌出了开心的笑容,脸色都发红了呢!接着第二处、第三处都被找了出来,一幅你追我赶的学习场景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一刻,我感到很幸福。如果我每节课都能让孩子们如此开心而自主的学习,那该有多好啊!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篇世界巨匠托尔斯泰的名篇就这样被我“囫囵吞枣”地给孩子们热热闹闹地讲完了,而此刻的经典名篇的文本已然成了孩子们练习的材料,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了——“用教材”的非凡意义。
  在这看似“囫囵吞枣”的教学形式里,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高效率地掌握了教学中要求掌握的重难点。在这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思维的活跃性被恰如其分地激发了出来,学习的自主性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吗?
  “囫囵吞枣”,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项家庆.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萍,女,1978年生,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胡燕春,女,1978年生,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借助课本剧编排,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写内容,激发了阅读兴趣;借助画图,图文结合,纲要式梳理全书;通过思考,归类整理,整体上把握了内容;借助点评,展开讨论鉴赏,引发质疑,进一步推动阅读深入。像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名著,实现了对名著的真阅读。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读这本名著,而且也可以阅读其他的同类名著。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钢铁是怎样炼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比于其他理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语文更注重字词的记忆和文字的描述,但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相关知识点,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基于对SOLO分类理论学生思维层次的认识,浅析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问以及考试命题中思维能力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与考当中拥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SOLO;教学与命题;思维能力;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当代教育和舆论关注的热点,语文作为教育规划课程的一部分,也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塑造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的任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就是教学活动。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自读课文“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释“圈放有法,精略相辅
【摘要】小古文閱读教学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孩子爱上民族语言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做出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源于此,笔者在小学高段进行了小古文群文阅读的尝试,执教了两则笑话《一钱莫救》和《藕如船》,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体验式阅读倡导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知、欣赏、品味文学作品,调动起自己独特的多种感官,去读、去听、去看,把握直觉体验;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与同学、与自己交流,挖掘体验;在课堂与文本的空白处想象思考,填补体验;有效拓展,整合阅读与写作,深化体验。本文着力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体验策略,并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记录与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主体;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初中生的性格比较急躁,因此在阅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间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件心旷神怡的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本文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其内心的强大息息相关,“腹
【摘要】课本剧表演的创作主体和表演的主体都是学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本文结合对话理论,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为例,从课本剧编演的意义、实践及反思三大方面来探讨其对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课本剧;对话理论;愚公移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解其中意——什么是课本剧、对话理论  课本剧兴起于1986 年,由天津师专的吴亚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两岸不仅语言相同,文化也相通,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各有千 秋、各具特色,有许多可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两岸小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通过对教科书结构及内容的比较分析,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以促进两岸语文教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康轩版;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拓展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下,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部编版教材,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尝试,就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拓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美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现阶段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从而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