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下,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部编版教材,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尝试,就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拓展阅读教学阐述自己的几点认知。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小学二年级;语文;单元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单元拓展阅读,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单元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助推力。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注重单元拓展阅读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单元拓展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单元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小学生阅读需求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新鲜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一欲望更加强烈。而语文教材上的知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拓展阅读可以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通过传统书本、智慧阅读平台等方式拓展阅读,学生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或书籍,获得除教材以外丰富的课外知识,阅读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二)有利于深化小学生阅读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单元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多篇主题相同的文章。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只以教材为载体进行阅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又能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和蕴藏的思想。
  二、信息化环境下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心筛选阅读材料
  在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某个层面上说,拓展阅读材料直接决定了单元拓展阅读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单元拓展阅读教学取得实效性,教师应当精心筛选阅读材料。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当全面、细致研究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对一个单元中多篇文章的综合分析,明确这个单元所讲的主题,再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例如,部编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包含四个识字部分和一个口语交际。四个识字部分分别是《神州瑶》《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而口语交际部分是《中国美食》。综合这几篇文章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而编排的,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书籍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阅读感悟。又如,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全都是以歌谣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有韵味美和节奏感。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上网查找和收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儿歌,如《春节好》《两只萤火虫》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又能深化学生对这一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环境
  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从某个层面来说,阅读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情感的发挥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尤其在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如果缺少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不仅不能发挥出拓展阅读教学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单元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部编版第三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单元拓展阅读配乐,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有趣的阅读环境,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譬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节好》《两只萤火虫》的视频或儿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独自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集体阅读,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教师通常自顾自地讲解,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即使有意进行课堂提问,也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之中。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作桥梁,创造一个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的平台。例如,现在广州市共有100所中小学参与了“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的研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也就是电脑端“中小学生智慧型成长阅读平台”、手机客户端“广州智慧阅读APP”研究学生的阅读活动。语文老师要求班级学生平时在课外阅读了书籍,要把阅读的时间、字数、书目信息等等通过网络选填信息、拍成图片等方式上传到平台上,系统就会形成相关数据,学生还可以在此平台上阅读大量推荐的电子书籍,参与各种平台发布的阅读活动,每一项记录都将作为一条条数据建立起学生的阅读档案。老师们在上课前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析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备课,实施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进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又如,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台平板电脑,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云平台,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当然,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更加重视通过在课堂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交流,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阅读感悟。再如,部编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人物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赞扬人物身上可贵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引进一些有关于经典人物的故事作为单元拓展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将材料上传到班群QQ、微信群或者云平台上,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教师再在这些网络平台上提出诸如“该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说一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此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得到开阔,对文章主旨也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赵国华,王艳玲.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2]李昂.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
  [3]李平.研究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阅读量的丰富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4]李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其他文献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新增的一个栏目。栏目赋予“大人”新含义,编排特色鲜明,其目的是通过这个栏目来促进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拓宽孩子的阅读空间、阅读对象,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通过对这一栏目编写特征的解析,提出了这一栏目的教学策略,让阅读落到实处。  【关键词】栏目;特征;共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
【摘要】作文教学不应采用呆板的形式而让孩子生厌,更无权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精彩的童话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自由想象空间是没有界限的,他们的想象是美好、可贵且独有的。教师可以尝试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如绘本教学,引领孩子驰骋在广阔的想象原野里,让他们畅快地呼吸,自由地表达。在教师艺术性地引导下,让孩子们能把这份想象、感受化为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关键词】
【摘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借助课本剧编排,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写内容,激发了阅读兴趣;借助画图,图文结合,纲要式梳理全书;通过思考,归类整理,整体上把握了内容;借助点评,展开讨论鉴赏,引发质疑,进一步推动阅读深入。像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名著,实现了对名著的真阅读。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读这本名著,而且也可以阅读其他的同类名著。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钢铁是怎样炼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比于其他理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语文更注重字词的记忆和文字的描述,但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相关知识点,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基于对SOLO分类理论学生思维层次的认识,浅析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问以及考试命题中思维能力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与考当中拥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SOLO;教学与命题;思维能力;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当代教育和舆论关注的热点,语文作为教育规划课程的一部分,也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塑造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的任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就是教学活动。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自读课文“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释“圈放有法,精略相辅
【摘要】小古文閱读教学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孩子爱上民族语言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做出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源于此,笔者在小学高段进行了小古文群文阅读的尝试,执教了两则笑话《一钱莫救》和《藕如船》,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体验式阅读倡导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知、欣赏、品味文学作品,调动起自己独特的多种感官,去读、去听、去看,把握直觉体验;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与同学、与自己交流,挖掘体验;在课堂与文本的空白处想象思考,填补体验;有效拓展,整合阅读与写作,深化体验。本文着力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体验策略,并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记录与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主体;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初中生的性格比较急躁,因此在阅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间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件心旷神怡的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本文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其内心的强大息息相关,“腹
【摘要】课本剧表演的创作主体和表演的主体都是学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本文结合对话理论,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为例,从课本剧编演的意义、实践及反思三大方面来探讨其对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课本剧;对话理论;愚公移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解其中意——什么是课本剧、对话理论  课本剧兴起于1986 年,由天津师专的吴亚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两岸不仅语言相同,文化也相通,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各有千 秋、各具特色,有许多可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两岸小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通过对教科书结构及内容的比较分析,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以促进两岸语文教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康轩版;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