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较好地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一、多种形式地比较朗读训练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训练。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在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而且体会到了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训练。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如《我只要第三层》中的建筑师说:“不造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二、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我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的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各的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巴,一转身却发现自己又有了尾巴,这时是多么惊喜啊。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要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理解自然段的同时,还进行了朗读训练。
  三、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司马光》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指导朗读训练的过程如下:(1)同学们看图。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口水缸在的?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大。)(2)这个句子还写了这口大水缸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字很重要?为什么?(满。水缸大,装的水又满,小朋友掉下去才有危险。)那么,在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3)练习朗读,注意把“大”和“满”读得重一点。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学到了学法。
  四、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训练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又如教学《小雪花》中“小雪花飘呀飘呀”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下雪的情景,从而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雪花飘落的表象,再趁热打铁地问:想想看,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好像亲眼看到雪花飘落的情景一样?(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如此,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
  五、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训练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青蛙在问啄木鸟、水牛、蜜蜂、青蛙妈妈的过程中,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学生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提高了朗读水平,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因此,只有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的教学理论既像过去一样重视语文能力,又重视人文素养,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语文作为工具,既要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又要在审美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于“人文”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我们通常所讲的人文包含以下内容:  1.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选择、追求和关切。  2.追求心灵的完整性。  3.追求人的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以人文精神为支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迅速成长,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肩负着双重的任务。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顾及美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深入到美育实践中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道德素质 审美素质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
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也有固定要求,为更好地制定施工方案服务。本文通过对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进行
不管何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应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这一根本原则基础之上.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方式和技巧,逐步让学生接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12年的基础教育就要宣告全部结束了。让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丰润和生动起来,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谈几点策略。  一、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充当多种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以解读文本为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特教战线上的教师同样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也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教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做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预设 动态生成 和谐统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
期刊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小学教师的培养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教师共同进行加工,才能打造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才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具实效的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创新,墨守成规,不能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如师生关系冷淡、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空间狭隘等。我针对这些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探究与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反之,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