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生动化的几点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12年的基础教育就要宣告全部结束了。让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丰润和生动起来,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谈几点策略。
  一、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充当多种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以解读文本为主,即把别人的文本当作别人的东西来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学习文本的形式。欣赏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对照语文教学,我们注重的往往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主题、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表现手法等,使得学生在与文本接触时,始终需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手术刀式地剖析解读。而且,这些所谓的“解读”,又有多少是学生的真正思想呢?只不过是老师和参考书的观点大杂烩罢了。在新课改中,我们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所谓欣赏就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因此,我们在备课之时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品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领悟。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悟,真正地用心欣赏作品,再作适当的解读,不宜作过多的讲解,把活生生的文本解剖得肢离破碎。
  2.以启发者的身份出现。语文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时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作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二、运用幽默语言
  谐趣式幽默语的重要作用就是活跃气氛,避免气氛沉闷。
  一位语文老师在辅导学生写议论文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指导:写议论文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孙女也会。有一次,她说:“我最喜欢爷爷了,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不打我,买冰棒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所以,我喜欢爷爷。”这里,论点、论据、结论都有了。
  这位老师以谐趣的方式介绍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生动幽默,在学生畏难的情绪中激起一朵喜悦的浪花。
  另外,一位老师在讲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之前,说了一段巧妙的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常常写文章,可什么叫文章呢?旧版《辞海》上说:“绘图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人的脸皮有青有赤也有白,可见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古今中外,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你看吧,她们每天晨起梳妆,对着镜子,用美白保湿霜反复“揣摩”(涂抹),再用胭脂、唇膏精心“润色”,还要用特制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单眼皮)改为“双括号”(又眼皮)不可!你们看,这是何等的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啊!
  这段导入语巧妙地以化妆、美容作比,突出修改文章的重要,特别是利用“揣摩”、“润色”、“单括号”、“双括号”的联想意义之趣达到较强的幽默效果。
  三、语文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的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创造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就会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而且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其他文献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了解并辨识其特点,对鉴赏古代诗歌尤为重要。  一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实”是指眼前的景象或事件。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
承蒙学校推荐派遣,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培训团”奔赴英国进修学习,来到英国第三大城市、享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的曼彻斯特市。通过八周的学习培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更加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详细地谈一谈对英国基础教育的感受。  一、英国的教育概况  英国主要由四个大的部分构成,分别是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
3D细胞培养比传统二维培养能更好模拟人体内环境,增加细胞间通讯,还原疾病状态,使生物医学的研究更接近人体真实情况.3D细胞环是一种无支架3D细胞培养结构,具有规则的外形、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著称。无一多余字,对话极具浓缩性。浓缩的都是精华,值得探索,为人所见的往往是冰山一角,《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整体印象与细节解读  1.1人际之间的疏离与失谐。  小说名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开头场景却给故事抹上凄清寂寥的色彩。读者心中很难产生“明亮”的感觉。  小说开篇至少蕴涵了三个世界:夜深了,早已离去的“大家”是一个世界,影下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学术思想,于1961年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他的理论逐
一提到大篷车,很多人首先就是想到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而纪录片之所以用《我们的大篷车》命名,也是想展现当代生活中一种新的“大篷车”那种边走边唱、边走边演的艺术。200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的教学理论既像过去一样重视语文能力,又重视人文素养,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语文作为工具,既要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又要在审美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于“人文”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我们通常所讲的人文包含以下内容:  1.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选择、追求和关切。  2.追求心灵的完整性。  3.追求人的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以人文精神为支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迅速成长,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肩负着双重的任务。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顾及美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深入到美育实践中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道德素质 审美素质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
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也有固定要求,为更好地制定施工方案服务。本文通过对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进行
不管何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应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这一根本原则基础之上.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方式和技巧,逐步让学生接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