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学生主体于阅读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在曾经实践的“快乐课堂”中,尝试把“课文范读”让给学生,通过实践,自觉甚好。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把文本读“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此,还会知彼,在完成文字朗读的同时,促进阅读理解,为读“懂”、读“美”提供保障,这种学生的探究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聪明之举。“学生范读”较“教师范读”更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相偕。
  [关键词] 阅读教学;范读;学生主体;自主学习
  曾经实践的“快乐课堂”要求教师讲授时间(包括组织课堂、评价、总结等)不得超过十分钟,构成“10 35”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改教师唱主角为幕后者,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范读”中也把权力下放了。
  “范读”顾名思义“示范朗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由教师朗读(也包括播音员的朗读录音),且放在阅读、理解之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没有理解,兴趣从何谈,没有兴趣,主动从何来。因此,放在课前的教师范读亟待商榷。
  一、教师课前范读之弊
  (一)放在课前之弊
  前文已提及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在学生还没理解文本内容之前,老师就不管不顾地自得其乐,只能落得孤芳自赏。因为学生不知你声调为何高昂,不晓你声音为何轻缓,不清楚“这个字”有几个读音,在此为什么读“这个音”,更不明白你情绪变化的缘由,他不会为之动容,更不会触及心灵,烙于脑海,你在做着与他毫不相干的事情,因为你给他的信息(知识)不能与他已有的知识构建形成对接,难怪学生不知是高山之情还是流水之意,不感兴趣自在情理之中,结果老师可怜,学生也可怜。新课程理念要求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建构。不能相容的东西,就不能吸纳,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建构,即使老师读得再精彩,也不会引起共鸣,故把范读放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只能是徒劳无功。
  (二)教师范读之弊
  1.教师的范读不入心
  曾不止一次无奈于自己声情并茂,沉醉其中地“范读”,学生也似乎为之动容,但一张口就满嘴错字的苦恼。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把“范读”当做重头戏来认真对待,教师通过“范读”尽显自己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技巧、字正腔圆,强行表演下来,自己觉得很满足,内心觉得很舒畅,享受了一吐为快,可学生却是一直在“忍”着,也许他们会想“我会比老师读得更好”,或者“老师读得太好了,我可别‘丢人了’(不敢读课文)”,学生或称好或跃跃欲试,老师范读的真正内容,表达的真正感情却没入心——教师白忙活一场。“教师范读”的做法是教师把自己当作课堂主体、主角,彰显教师个人魅力,表现自我,把学生当观众,当客体,忽视学生的认知、感受,这是“侵权行为”,学生“不买单”情理可容。
  2.教师的范读太入心
  教师的“范读”是给学生做榜样,然后再由学生模仿着朗读,“范读”似乎总留有“教师主体”的影子,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的“范读”淹没了。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指出:“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就“范读”而言,“这个字”到底是什么读音,“这句话”在感情上怎样处理,老师都会给出示范,形成定势,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妨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了问题的学习,怎么可能有创新的学习?没有创新,何谈发展和超越?教师的“范读”只能让学生仰视于教师的水平,是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又一爪牙,是传统教育的又一帮凶。
  二、学生范读之利
  (一)促进自主学习
  任何一次阅读教学都需要学生的“三读”,一读“通”,二读“懂”,三读“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范读。如老师起初就范读,定会削弱学生主动读“通”的动力,没有了自觉读“通”的过程,读“懂”与读“美”也就失去了保障。以文言文《归去来兮辞》朗读为例,其中“既自以心为形役”和“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两句中的“为”读音相同还是不同,不同应各读几声,如让学生自己明确,他(她)就会去想,去探究。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要想明确读音,则须明确词义,那么既需要查字典,更需要明确文中句意,因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查字典的过程中一边查找义项,一边对照句意,这样,既有利于对词语义项的积累,也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如“为”在简明古汉语词典中有如下义项:wéi(1)[动]做、干。(2)[动]制、造。(3)[动]行。(4)[动]治理。(5)[动]救治。(6)[名]作用,作为。(7)[动]担。(8)[动]置。(9)[动]立。(10)[动]当作,作为。(11)[动]变成,成为。(12)[动]属。(13)[动]唱。(14)[动]奏。(15)[动]写作。(16)[动]是。(17)[动]算作,算是。(18)[动]以为。(19)[动]叫做。(20)[动]使。(21)[动]用。(22)[动]有。(23)[介]被。(24)[连]如,若。(25)[连]则。(26)[助]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27)[副]将。(28)[动]装作。(29)[名]姓。wèi(1)[介]因为。(2)[介]为了。(3)[介]助。(4)[介]给,替。(5)[介]与,对。(此处例句省略)。“既自以心为形役”中“为”的义项结合句意应是“被”的意思,当“被”讲的时候应是二声的(23)条,所以应读二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的“为”应是“因为”的意思,结合字典义项当“因为”讲,应读四声。这样,同学们在读“通“的过程中,能做到自己查找,认真思考,必要时还能和同学共同探讨,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
  (二)促进朗读水平
  把“范读”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起初阶段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要求范读,并在需要时给予一定指导:在学生充分预习,某些地方理解不通、不懂,处理不好的情况下,给予技能技巧指导,适时适量的范读,这种范读是帮助、促进,绝不是灌输、束缚。开始时可小范围地培养几个同学,待同学们自主朗读形成一种习惯之后,便可大范围地随机选择,同时仍辅以激励措施,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促进朗读水平。
  总之,“学生范读”较“教师范读”更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相偕的。要改革传统教育就要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权威地位,变“教师范读”为“学生范读”,且实践于“读通”“读懂”“读美”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师教得累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学生学得苦的问题,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具体举措。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要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六大解放”就是要求我们解放学生,还自由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机会给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老师们真的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范读”放给学生,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还你一份惊喜、快乐与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史东.简明古汉语辞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刘传一,关晓丹.反思教师的“范读”[DB/OL].[2011-12].http://www.docin.com/p-155161970.html.
  [3]李转龙.新课程理念下的好教案标准[DB/OL].[2011-12].http://wenku.baidu.com/view/905da10cf12d2af90242e6a3.html.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科学阅读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解决科学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者是不能实施探究式学习而采取的应对措施,而应该是实施多种形式的科学阅读,如比较性阅读、辨析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将科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契机。  [关键词]  科学课;阅读;思维;培养  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实的科学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科学阅读获取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
摘 要: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一年级“数的认识”因内容单调、枯燥、抽象,因此,通过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开设游戏活动、巧设游戏奖励,可以使学生在饱含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学得更主动,更快乐。  关键词:数的认识;创设;游戏;教学活力  数学学习不应是吃他人咀嚼过的食物,而应成为学生品味数学、有滋有味地吸收养分的数学文化
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的步骤,写教案是教师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原以为教案只要按照书中的思路结合自己的设计轻松写出来就可以了,可在经历一次心的洗礼后,笔者发现,原来教师和教案是可以一起成长的,同时也发现这成长是艰难的,需要太多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以下是笔者备课《认识100万》的经历过程。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  ②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
[摘 要]    科学探究能力是中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要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不能脱离具体的内容主题进行。站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如何开展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复习课教学,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以“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教学为例,对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复习课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福建省初中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作业目标不明确、形式单一、完成质量不高和反馈少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本理念的校本作业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法。具体采用的策略有明确目标、分层、形式多样和反思等作业设计方法。  [关键词]  校本作业;作业教学;作业问题;问题及对策  在全局观的教学系统下,教师必须重视作业的设计,统筹安排好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的关系。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
[摘 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操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作用。”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情感的深入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学生认知的高下。因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因素,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  [关键词]  情感体验;浸润课堂;内化  【教学设想】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对独立,无形中造成读和写一定程度的分离。就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而言,可以从续写、仿写、补写、扩写等方面入手,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续写,以续写促进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以读激写,以写促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续写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各统半壁江山,各领风
摘要: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内容在该册化学教材中具体分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运用策略。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信息技术教育;网络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不断深入的教改中逐渐付诸实践。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在一些章节的习题、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多处与计算机软件、网络相关的开放式作业,尝试性地引导教材的使用
[摘 要] 基于学科哲学的“1245”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课堂教学将“一指导、两基点、四价值、五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该模式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高度和品质,创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哲学;教学模式;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在教学活动中感悟和提升的,是以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形成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造优质的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活动元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向“内涵发展”的阶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