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解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每个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课题,笔者参与了“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本文首先就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接着重点从教学的视角思考如何设置探究环节,如何做到顺学而教,如何运用教材教,望能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1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分析
  1.1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前置:即让学生先学,即将课堂的重心前移,探究活动提前到教师正式学习教材内容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里涉及到两个环节:首先,教师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具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其次,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生生互动,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对问题认识清晰化,同时存疑设问,让课堂知识学习有一定指向性.
  教材后移: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已经程式化,是经过实验检验的规律性知识,大多属于结论性的知识,将这部分内容后移即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分析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规律的自我认知,不过学生的探究结果有可能是片面的,有可能与教材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教材后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为充分地体验探究过程,最终回归到教材知识的学习,实现对零碎知识、经验的梳理,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1.2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
  采用该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果说吃透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很好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话,那么探究前置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过程,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而且在新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中,学生从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学习,学生都会投入最为真实的情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主体参与度和积极性,除了学生方面,对于教师来说采用“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每节课都要去认真地分析学情和分析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意识,有利于“四基”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教学智慧在这个环节得到充分地体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师生双赢,共生发展.
  2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环节的处理
  2.1 探究前置的实施
  在“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下,“探究”是主要环节,又是前置的,那么如何前置呢?
  (1)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只有45分钟,采用探究前置,教材后移的教学模式,如果探究和解释都放在课堂上完成是来不及的,必须有课前自主学习的环节设置.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节课前,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可以设置如下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要求学生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并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设计电路中的电流?
  这个活动从学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认知基础出发, 而且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1)构成电路需要哪些器材?(2)电路图如何画?(3)影响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除了改变电压外,还存在着换用电器这一种方法.这个经验源于生活,对不对呢?学生生成了课堂探究的需要.
  (2)当堂自主探究
  课前自主学习有了猜想,有了疑惑,课堂一开始不应该直接灌输知识,而应该让学生顺着课前的思维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
  还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节课为例,学生设计了电路,思考了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不妨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摸索,实现对电路知识的梳理,同时研究改变电压电流并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导体不一样,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一样,那么用哪个物理量表示呢?”
  有了新的认知发展需求,而这个物理量以前有没有学习过,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2.2 教材后移的实施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前期的探究和质疑初步认识电阻概念及单位,尝试着用原有经验进行单位的换算,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自主猜想,并生成探究的需要,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思考,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你需要哪些器材完成实验的设计?如何研究其中影响电阻大小影响的单一因素?实验时操作的注意点有哪些?(如导体长度对电阻的影响:保持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自主设计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最后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解释,当然解释有可能不够准确和严谨,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归到教材中的准确表述,完成规律的教学.
  3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落点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落点在哪里呢?如何让该教学模式产生高效,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化发展呢?笔者反思教学决定应该有如下三个方面:
  3.1 以学定教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提出目的在于颠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顺应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动态化教学,教学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教材,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学、先做、先悟,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存在疑惑的概念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回归到学生的思维原点,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
  3.2 以教促学
  探究前置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先学,先暴露问题,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教.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以教促学包含了如下两个层面:其一,探究前置,学生探究什么?问题和活动如何设计,这是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施教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如何?这个必须由教师去检查和评价,是对学生学情进行收集的过程,科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促动;其二,教材后移,和学生一起进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需要教师的宏观调控,在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离了科学的方向时,适当地点拨和帮扶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理解,同时教材中有很多思考与联系是知识内化的环节,教师应参与到学习组织过程中,确保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提高物理学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3.3 多维互动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接近课堂时不再是盲从式的,而是带有问题,带有知识经验的,教师不再是直接的灌输,而是矮化师高,让出机会,让出问题,通过多次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维互动探究方式实现教材中规律和结论的自我发现、问题的自主解决.
其他文献
在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选修课为平台,探索、开设“科普探究活动式”的教学形式,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和提问,实施探究式中学物理实践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在此试对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  1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置的依据  目前,各个地方、学校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形式各异、种类繁多.新课程纲要所要求的开设科普教育类活动课程的核心是“自主探究、多种形式”,给予科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内容上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所以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物理的内容单单只是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活学活用的,只是单单掌握一道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求学生要掌握物理学习的重点、要点,以及解题思路,从这些方法入手去把握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再加上现阶段教材的创新和改革,物理中考的题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以下是针对中考方面,如何让学生把握中考的复习,达到
1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客观事物中排除许多非本质的特性,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得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如图1.  2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教学速度,不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不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策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1 结合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生
1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大量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来代替教学目标,而“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结果;即使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但学生的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是否发生真
在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都会为学生的一些常规或非常规问题感到头疼,对于有的学生而言,有些习题屡做屡错;对于有的学生而言,粗心大意似乎是永远改不掉的习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考试时老是顾此失彼.于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对策往往是加大对学生的重复训练,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提醒,以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与高超的解题能力.而事实上这样的努力付出,往往回报又是有限的,学生并不会因为训练量的增大而有明显的改变.其中的原
我喜欢《路》刊(《作文成功之路》,下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且这一喜欢就是20个年头。一位语文教师20年都痴迷于一份刊物,执著于在这份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大概为数不多。这些年我在
对“教学”正确的理解:学是指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教则是教师为了能够影响学习者头脑里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所以,“教学”应该促使外部的教和内部的学发生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只有在深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等文本的基础上,审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厘清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打造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笔者以浙教版科学(新教材)七上第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师生共同营造适宜学科教学的课堂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注重迁移应用等,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
1高考题的启示——为什么要制定四基目标  例1(2009年浙江)某同学从标称为“220 V 25 W”、“220 V 300 W” 、“220 V 500 W”的3只灯泡中任选一只,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灯泡阻值如图1所示.该灯泡的阻值是,标称的额定功率为.  解答160 Ω“220 V 25 W”  本题第一个空欧姆表的读数为160 Ω,一般的学生都能够正确读出.本题的第二个填空,考生的得分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