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历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情感,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乃至付诸行动。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风雨几千年,繁衍不息,始终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同样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将阔步迈向新世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民族的伟大振兴。
  
  一、 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明历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即民族荣耀感,这是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前提和基础。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轻视甚至憎恶本民族和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可能萌发热爱祖国的思想。通常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总是与所取得的成就更加联系在一起,在成绩面前,更易于光荣和自豪感,进而对现实和未来产生自信心。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大力加强中华文明历史即民族灿烂文化,光辉成就的教学。
  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文明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久而久之,在一些中国人当中就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鄙于洋人”的潜意识,少数人逐渐地不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光荣,相反感到“耻辱”和“丢人”,甚至对祖国妄自菲薄。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有关,但是,民窮国弱绝不是也不应当是嫌弃国家的理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祖国将来羸弱或者强大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何况我们并非处处不如人,而且在历史强大的时候远多于羸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加大对中华文明历史的教学力度和宣传力度,努力使广大学生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辉煌。自远古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曾长期领先与世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世人所瞩目,不仅在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得益于中国而发展。即使在当代世界上,中国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一些领域包括不少尖端的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对此,连国外许多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有识之士都予以肯定。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灿烂的文化,光辉的成就,潜移默化地启发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过去,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业绩,今后,将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这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会建立起来。
  
  二、 必须进行近代的国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欲
  
  民族自尊心是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基本条件。有了民族自尊心,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自强;有了民族自尊心,就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今发达国家与我们的差距,从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强欲望,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联系中国历史,我们感到,进行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历史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欲。联系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联系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联系新中国的成立,联系今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代,同学们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到:胜利来之不易;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伟大意义。
  
  三、 必须进行民族英雄的典型教育,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爱国主义中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社会沧桑数千年,但它却始终保持了某些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正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性,也就是前人对后人的影响。前人对后人的必然影响,使世界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和历史。凡在历史上留下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人,必定是民族的典型、时代的典型。时势造英雄,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的典型和代表。民族典型就是民族的光辉旗帜、光辉形象,他们为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甚至直接组织和引导全民族的前进。
  进行中国历史教学,一定要把每个时代的民族典型树立起来,包括开展必要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以深入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这些民族典型的优秀品质和伟大贡献。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就可以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他们所敬、所爱戴的优秀的学习榜样,而民族典型的优秀品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整和规范每个人的言行,促使广大学生树立雄心大志,为民族为国家建功立业。
  
  四、 必须痛斥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教育学生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
  
  我们在进行优秀的民族典型教育,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民族败类的揭露和批判。虽然历史上出现败类并不是光彩的事,但是为了教育后人,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历史教学不应回避和拒绝那些反面材料和反面人物。实际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时代,总会有极少数贪生怕死、卖国求荣之徒,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丧失民族气节,堕落为民族罪人。历史教学有必要对这些民族败类的生活经历、个人思想和最后下场进行透彻的分析,以达到正面教育的效果。通过民族优秀典型和民族败类正反两方面的反复教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仰民族英雄,鄙视民族败类,爱憎分明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保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五、 必须加强民族创业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教育,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
  
  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未来的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更高的物质文明。所以强化和培养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所在。
  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传统和品质。他们勤劳勇敢,富有智慧,而且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斗争中,他们从来就不惧怕任何敌人和困难,既有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顽强意志,又有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到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排除万难,胜利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四大发明到“神舟”号飞向太空;从太平天国革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到生气勃勃、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无不显示出中华民族敢于和善于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具有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
  (大同电大分校浑源工作站)
其他文献
摘要: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英语很难学,上课很枯燥,学了几个学期后,一点知识也没有学到。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策略出发,通过简单的讲解,希望能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学生跟教师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校里面,跟学生交流,经常听到学生诉苦:“大学英语很难学,上课很无聊,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考试也很害怕。”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图1中的A地出发,到笔直的河岸边去饮马,然后再去B地,走什么样的路线最短呢?  精通数学、物理的海伦稍加思索,便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其解法如下:  (1) 作出A点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  (2) 连接A’B,交河岸于C,C点即为所求的点。即:从A地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学案教学是时下高中比较有效的复习模式,就高三化学复习中如何实施学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 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调整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情境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其精神,并大胆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设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基本方式。它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的展开,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教师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作为老师,我认为应着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它不仅是知识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包括能力、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作为现代教师,就课堂提问而言,在新课程条件下应该如何来发问呢?我们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同行们攻玉之用。  第一,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切忌随意性。讲授新课之前,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
能和时代融洽的教师,要以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并伴以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第九册第63-6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 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
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动手亲自来实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共同来解决难题。新浙教版初中实验教材在六册教科书中,共给出了六个课题学习。它们分别是:关于“初中生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美妙的镶嵌、怎样选择最优方案、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精彩的分形以及会徽中的数学等。这些课题设计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