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学校主体和中流砥柱,其授课能力直接关乎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品牌推进。尤其是双语教学的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策略显得格外重要。好的教学,不仅仅带来好的教学成果,同时给予学生长期的正能量指引。
  【关键词】汉语教学 双语教学 教师 培训 备课 兴趣培养
  目前,农村学校也开始使用双语教学,学校鼓励双语教学是对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改变。双语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是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视点,具有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意义。
  双语教学一直是新疆各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主要说明在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我认为可行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小结。我曾经在农村双语教学岗位感觉很新鮮,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的基础很差,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通过教学工作实践,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理念、授课能力、语言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几年的的汉语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不足的方面和改进措施,
  现就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存在的问题有:
  1.目前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是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缺乏学习汉语的环境,而这种汉语环境的建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渐形成的。
  2.我校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相差悬殊,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汉语课程感到特别困难,尤其是对于来自于农村的学生,这种困难更为严重,于是在汉语课上汉语水平差的学生便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3.课堂教学的包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位置,满堂灌的思想仍旧只增不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担任了群众的角色,对于课堂参与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明显,整堂课自然就黯然失色。这样的课堂氛围,即使是再有责任心的教师,讲解得头头是道,也索然无味。所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大的挑战,反客为主,身份的扭转,是需要我们尝试的新的起点,是新理念教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不少专业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虽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但缺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缺乏全面的驾御汉语的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虽然采用汉语原版教材,但是大量采用维语(母语)授课偶然使用一点汉语专业词语,学生视觉上面对的是汉语教材,而听觉上受到的是大量维语或母语,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和谐。
  4.指导教师的短缺。
  教师在教学初期,很多地方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往往也在引导着更好的实践。这时候如果有教学经验更丰富、知识体系更完善的指导教师给与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的成长会更坚定、更迅速。学校汉语系的师资力量亟待充实,这是我们所有成员不可旁贷的职责。壮大自己就目前来说,更多依靠的是教师自身、民汉教师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更多有力的途径来发展自己。
  由于对教师的外派培训,我校留在学校担任教学的部分教师课程繁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继续提高方面带来不便。
  5.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汉族教师在汉语课堂上,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民族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本民族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二、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和学校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汉语教学的民族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HSK考试过8级的证书,同时,了解汉族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惟其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顺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
  2.教师要努力学习,精心备课,不断实践。并尽自己最大努力,用汉语进行知识的讲解,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要“自我加压,自我充电”,迅速提高自身素质。
  3.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
  4.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本民族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总之,通过双语教学的试点与尝试,使我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尽管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还需要克服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只要从最基本的汉语教学出发,踏踏实实,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会有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如今,这样的思想或理念在中小学校很是普遍,这也反映出科研对于学校工作的重要性。是的,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而我,作为一名科研人,一名走在路上的科研人,渐渐地,对科研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一、我的困惑  我是一名走在路上的科研人,路上困惑重重,方向略显迷失。  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本人在此岗位也算“混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向导,以培养企业满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学生为目标。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中职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倡导的是:爱岗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它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我校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中,由于融入了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摘要】高中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如何在当前高考指挥棒下,为学生减负一直是一线教师在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增效减负目标,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构建思维导图三方面例谈图表教学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图表情景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思维导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载体”,历届高考都侧重于对地理图表的考查,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中也设置了更多的“读图思考”,图表教学是地理教师最基本的教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指挥手”——有目的且巧妙的引导——的作用,通过先声夺人的课前引导,课上四两拨千斤的过程引导及乘胜追击的课后引导,把学生引入阅读文本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品味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艺术策略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深圳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
如何把班级管理好,做好班主任工作,这是每个班主任都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担任班主任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而努力着。  我的治班理念: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  我的治班方针:力求创新,公平公开。  我的治班策略:诚恳相待,信任平等。  做为班主任,我也是从这几方面做的:  一、爱教育,爱学生,爱班主任工作  “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对班主任来说,
外因导致型低成就学生市指:由于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同伴关系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或者故意报复等现象。针对这类低成就感学生,主要采用的方法: 排除客观环境干扰,使各系统互相推进, 形成良性循环局面。在许多措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采取“孟母三迁”的方式也很有效果。  杨波(化名),男,苗族,13岁,原我校初一8班的学生,(我是该班的班
记得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记叙事件经过、再现文章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课文《爱如茉莉》能把父母之间的真情写得如此细腻感人,靠的就是独到的细节描写。  一、环境细节,烘托情感  环境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描写,也不仅仅是画面美的呈现
【摘要】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伍尔夫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作为上流社会的典型代表,虽然衣着华丽,热衷于晚宴,但在其鲜亮的人格面具背后,却隐藏着阻碍她身心发展的生存困境。本文拟将通过对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环境和自我意识进行深层剖析,揭示以达洛维夫人为代表的战后英国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人格面具战争自我意识生存困境  战争虽然结束了,可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写
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恐怕每一位老师的脑海中都会留有一幅幅的画面或场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用心划过的印迹。  画面一:孩子,你怎么下得了这么重的手  记得有一次中午,正要吃饭,电话铃声响起。这时候打电话的大多是家长。拿起电话:“你是杜老师吗?我家孩子被你班的学生打了。”  “严重吗?”  “脸被抓破了。”  我匆忙吃过饭,早早来到学校,打架的后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那个受伤的孩子脸上被抓了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