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性教学应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是中学历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历史上的朝代与制度,而是了解制度文明的成果,理解古人的智慧。本文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作用及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性教学;作用;应用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历史教学应该将重点放置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上,关于这一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制度史教学的真正的价值不是记住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制度的朝代和名称,制度史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制度文明的成果,理解制度继承与创新中人的智慧, 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中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一、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在研究性教学中,应该时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统筹安排授课。
  (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虽然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构建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来完善课程内容,但是局限于他们的时间、精力,还无法参与课程的主导建设工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在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以此来重构课程体系。
  考虑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内容,可以围绕中央与地方制度,设置几个专题供学生来探讨,如皇帝制度、中央行政机构、中央决策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翰林院制度、“明清政治制度”、监察机构、选官制度等等。
  以“明清政治制度”为例,这一专题的教学重点是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庶吉士制度,分析这两项制度产生的影响。这种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考虑到每一个内容的特点,再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二)重视课堂讲授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开展,传统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探究,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则于此不同,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探究和思考时间,将授课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用35分钟的时间来授课,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授课时,先围绕各个专题讲清楚基本的线索,再介绍学习的动态变化,探讨专题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进行思考,而不能替代学生。在授课时,需要根据专题内容來提出各类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开展了关于“中央行政机构”的研究性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来总结各个朝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秦汉时期与隋唐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差别,在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服务的对象是皇室,在隋唐后,则主要为全国政务来提供服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有益。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核心,然而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沦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性课堂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辅助者,那么,怎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研究性学习需要创设出一种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摒弃传统“唯师是从”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可以打单与教师来交流。为此,在确定研究性专题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为此,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主题涉及的相关知识,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够突出主题,控制好课堂讲解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探究和讨论,如此,必然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广度与学习深度,也得以扩展。在课堂教学上,要启发学生主动提问,如在讲解到关于“皇帝制度”的知识时,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明代太子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太子侵犯皇权的问题,康熙皇帝从来没有赋予太子监国的权利,但是他为什么认为太子侵犯皇权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引导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可以从康熙为人角度、君主专制角度进行讨论,这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对于在课堂上一时得不到结论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来分析、解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渐渐会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涉及大量的难点、重点知识,我们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构建出了科学的教学体系,有效把控了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波,葛宜元,韩庆林,陈超,李亚芹,史立秋,地方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黄丙申.经济师.2017(02)
  [2]段小兵,戴晴霞.法学专业研究性教学刍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
  [3]张锷.研究性教学浅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4]任丽婵.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及消解[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其他文献
【摘 要】“正名”是孔子阐述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主要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说。孔子的“正名”主张不仅在古代具有稳定秩序之意义,而且在当代也是如此,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关键词】“正名”思想;产生背景;内涵释义;现实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名学史上最早提出“正名”主张的思想家,是我国先秦名学思想的开创者。孔子“正名”主张自提出之日起,已经被讨论了两千多年
期刊
【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系统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教师的素质高低会对教育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加强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良好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小学教师,为我国以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关键词】强化;小学教师;师德师风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德育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还具有通过我国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与熏陶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道德教育;教学内容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支点,其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就更应该树立全局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维,因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态度,大学生运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待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想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纵观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发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并没有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一个中坚力量,或者并没完全渗透到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学校政工师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正是由于政工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特殊的存在,一般处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第一线,对学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是谈政工师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作用;政工师;中学生;思想政治  政工师并不仅仅是依靠其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凭借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正确思想的导入影响周边人。本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教师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能否掌握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否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直接关系到这场改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以
期刊
【摘 要】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较为稳定,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因此也在教育事业领域当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品德与社会课程隶属于小学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包含的范围之内,之所以开设这一门课程,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民族精神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乏味,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因此在上课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价值观引导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病点明了现代大学生教育和心理的缺失以及存在的問题,阐述了对现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价值观正确引导所面临的困难,结合以上分析,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背景和意义;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教育方式  一、讨论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的社会越来越能说明地球是一个整体这一概念,世界上的
期刊
【摘 要】国防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职责,更在塑造大学生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品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品质,更有利于锤炼当代大学生的自强品质。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品质;塑造  高校国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改革注重对法制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当下,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建立阶段,对他们进行法制意识培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初中学校法制意识教学仍旧存在较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学生融入其中。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某初中教学现状调查,提出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