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素质水平也在逐渐地提高,同时对人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建立,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在要求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也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要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本文根据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性格和思想特点,对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通过教材渗透德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培养一个知识型人才是容易的,但是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在人们思想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也不再只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对教师是有崇拜心理的,教师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想法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灌输德育方面的想法时,要选择一些“聪明”的方式,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教师所想表达的内容记忆深刻。例如,在讲关于“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比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学生要主动让座。当看到有的同学在一个人擦桌子时,学生要帮助同学擦桌子。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学生在平时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想起要主动去帮助别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古代比较著名的名人故事进行表演,例如,“凿壁借光”“萤囊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让学生认真学习,珍惜现代的学习机会。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品质的内涵,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进行帮助,为学生以后与人交往都大有益处。
二、在生活中培养素质
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素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过红绿灯时学生一定要等绿灯亮了才能通过,在平时买东西时一定要排队,在公共场所一定不要大声喧哗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是培养素质的最好方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到养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为这些老人讲故事或者表演节目,学生也会从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感触良多,教师在回学校的路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要孝敬父母。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有用的活动,会让学生一点一滴地树立正确的思想,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在活动中培养素质
我们只有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例如,参加少先队组织,每天对全校各班晨读、午读、两操、纪律、师生校服、文明礼仪等各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参加一月一次主题队会,每学期的艺术节活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室内外的文化墙,一个年级一个主题,一个班级一种特色,文化墙布置图文并茂、别具一格,有漫画、书法、诗词、童谣、手抄报、优秀作文等,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思想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柳.与人为本,育德为先[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
[2]张国民.抓好德育工作,深化素质教育[J].学周刊:A,2013(1).
?誗编辑 韩 晓
一、通过教材渗透德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培养一个知识型人才是容易的,但是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在人们思想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也不再只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对教师是有崇拜心理的,教师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想法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灌输德育方面的想法时,要选择一些“聪明”的方式,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教师所想表达的内容记忆深刻。例如,在讲关于“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比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学生要主动让座。当看到有的同学在一个人擦桌子时,学生要帮助同学擦桌子。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学生在平时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想起要主动去帮助别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古代比较著名的名人故事进行表演,例如,“凿壁借光”“萤囊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让学生认真学习,珍惜现代的学习机会。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品质的内涵,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进行帮助,为学生以后与人交往都大有益处。
二、在生活中培养素质
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素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过红绿灯时学生一定要等绿灯亮了才能通过,在平时买东西时一定要排队,在公共场所一定不要大声喧哗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是培养素质的最好方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到养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为这些老人讲故事或者表演节目,学生也会从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感触良多,教师在回学校的路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要孝敬父母。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有用的活动,会让学生一点一滴地树立正确的思想,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在活动中培养素质
我们只有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例如,参加少先队组织,每天对全校各班晨读、午读、两操、纪律、师生校服、文明礼仪等各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参加一月一次主题队会,每学期的艺术节活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室内外的文化墙,一个年级一个主题,一个班级一种特色,文化墙布置图文并茂、别具一格,有漫画、书法、诗词、童谣、手抄报、优秀作文等,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思想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柳.与人为本,育德为先[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
[2]张国民.抓好德育工作,深化素质教育[J].学周刊:A,2013(1).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