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指导方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文新课程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课程总目标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臧克家说:“想写好作文,不但要熟悉生活,而且要学会观察、分析,多读别人的作品,自己也不断磨炼,使写出的作品精炼,有文采,能够动人”。文学巨匠的精辟言论,概括了作文的一般方法。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指导应根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立意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材料是血肉。在动手写文章之前,必须充分占有材料。很多学生感叹写作文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何来?主要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新意”,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认识的出发点。在写作上,观察深入细致,就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大量题材,写出来的作品就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能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鲁迅先生在写给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明确指出了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掌握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现象观察的同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属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观察,全面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贯穿联系的观点,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作全面的观察、了解,同时还要坚持写观察日记,记录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和本质,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提高学生阅读、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口语交际是写作表达的方式。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把生活表现好,就需要多读多写。看的书多了,词汇丰富了,可以借鉴的东西多,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阅读是内化、吸收、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表达、运用的过程。没有吸收,就不会有表达。吸收多了,表达就会运用自如。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基础,口语交际、写作才会才思敏捷、信手拈来。
  阅读教学中,要坚决反对不求甚解,要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琢磨、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脉络及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表达技巧,有的时候,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这样对自己的写作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平时练笔
  勤写勤练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练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通过练笔,可以把观察积累、阅读所的的知识、理论,有关素材和实际问题综合表达出来,有助于形成写作技能和技巧。只有勤于练笔,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才能不断提高。练笔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因此,练笔时要注意:
  1.要明确练笔的目的和要求。
  2.练笔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练笔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练笔时,还可以从课本文章或者课外阅读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练笔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练笔要勤,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既是体现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指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贯穿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是可以行得通的。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能让英语课堂充满情趣。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归纳了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  1、还原生活,创造情景。利用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对答”、“现场解说”“场景表演”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操练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5 A部分Let
一  在银灰色手电筒一丝不苟的注视里,头发乱糟糟,仿佛没剪好便走出理发店回到家里来的父亲,此刻,一截树桩似的蹲在地上,鼻青脸肿的他满是憋屈与愤怒。略微有些坍陷的眼睛,如同我在镇上朱云亮家的鱼塘看到过的老蛤蟆的肚皮那样,胀鼓鼓的,似粘在皮肤上的两粒烧焦了的杏仁,始终没有离开被他拿右手握拳控制住的木柄。左手三根手指轻轻儿摁住的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再隔一会儿,就要抹上别人淋漓的鲜血,就要替他宰掉心头之恨的
期刊
摘要:在职教育阶段是教师提高的重要阶段,为所有教师提供最充实的在职进修机会,抓好培训的关键环节,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实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培训 质量 关键环节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
关键词:语文生活课程标准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一  在乡村,一天的序幕是从一声鸡鸣开始的。一声鸡鸣划破了一整个村庄的寂静,声音由强而弱蔓延开来,飘散在半空中,空旷而幽远。窗外树枝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欢快地唱起了歌谣。不远处的溪流边传来浣洗衣服的声音,湿淋淋的棒槌敲打在衣服上,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有的人是被狗吠声叫醒的。一条狗、一阵风、一声咳嗽以及夜归人的脚步声都与村里人的睡眠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村里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因惑而生,使学生不易掌握、难于理解的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反映。抓住学生的错误,就抓住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从纠错入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融会贯通,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中等职业教学中,一方面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低与普通学校,另一方面学生学御用的结合与普通教育相比更为紧密,对知识的理解和
生物课程标准根据生物科学课程性质、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确立了课程具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生物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师都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生物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初中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教学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知识的价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我归因  正文: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