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情景中绽放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是钟祥市教学研究室思想品德教研员王珣10多年来研究、实践、推广的一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思想品德课空洞理论说教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生动高效的路子。
  一、模式概述
  1.模式结构
  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是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情景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学生依据情景材料提出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获得并掌握知识、升华情感。其具体教学步骤可以概括为“教材问题化——教学情景化——情景问题化——问题活动化——练习测试化”五个环节。各环节的关系如下图:
  2.模式解读
  教材问题化就是教师首先将一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現,或者学生自读教材,提出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性问题,然后采取学生自学或者同桌互助方式解答问题,再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订正答案。同时,教师精讲本节课重难点,并让学生以适当方式进行巩固。
  教学情景化就是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创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景素材,其中包括CAI课件、视频音像资料、学生表演的小品、生动有趣的故事、清新的诗词、旋律动听的歌曲、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幽默风趣的漫画等。
  情景问题化就是教师依据情景素材给出3—6个与情景紧密相关的问题,问题与材料之间预留思考的空间,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每组着重解决一个问题。
  问题活动化就是要注意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个人反思、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师生探讨等多种途径,解疑释惑,发挥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练习测试化主要是教师精选相关练习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师生订正答案,共同总结答题规律。这样做就是变作业为检测,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二、模式的推进
  1.实践探索。此教学法由笔者在钟祥市罗集一中、长寿路学校任教期间创立;2010年4-5月,在钟祥市磷矿实验学校驻校2个月,研究、改进、实践;进一步将实验学校扩大到钟祥二中、钟祥五中、胡集一中、旧口二中、东桥中学、洋梓中学等10所初中,最后在全市推开。
  2.培训提高。笔者通过模式介绍、上示范课等形式,在钟祥二中对思想品德骨干教师进行了“情景介入导学法”专题培训;在钟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为全市思想品德教师作了题为《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讲座。通过培训,绝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都掌握了这种教学方法。
  3.理论提升。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首先在钟祥市立项规划重点课题《素质教育进课堂研究》中研究,使情景介入导学法上升到理论高度。2013年5月,“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研究与实践”通过湖北省教研室立项,并被确定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第三轮项目,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提升理论高度。围绕情景介入导学法,笔者撰写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三题》《发挥管理支点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批研究理论成果在《素质教育论坛》《湖北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在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举办的首届全省校本教研优秀成果评比中,《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教学模式》荣获一等奖。
  三、模式的实施
  1.选取的情景素材要新颖、生动,呈现情景的方式要灵活。在课堂上,可运用多种方式导入情景,如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小品塑造情景,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感而发,从而为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2.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是通过导入情景提出问题。应选择教材中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3.要注重活动的引导和信息的反馈,增强情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活动中,要注意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对教学情景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做出必要的反思。通过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思想品德情景介入导学法通过导入情景,让知识与情感巧妙结合,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新鲜感,让师生关系、教与学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学科德育,就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功能。学科德育要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品德行为养成于一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育德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以达到“教书”与“育人”相伴相随的无痕教育。  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形式,学科德育在学生道德教育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当教师对课堂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研究欲望时,课堂教学过程就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半点活力,也就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如何激发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呢?我们可以从教师认知角度的“三明确”做起:  首先,明确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教学理论在一定思想高度对教育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途径与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的探究实验需要点燃红磷,如果教师动作迟缓,就会发生白烟泄露或集气瓶和外界气体交换的不良后果,影响实验结果;等待锥形瓶冷却的时间也很长,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实验作进一步的改进。  创新实验目的。改单孔橡皮塞为双孔软木塞,增加燃烧匙,改红磷为白磷,省去点燃红磷的步骤,减少污染,同时也使实验更准确。在气球中加水,白磷燃烧完后,水进入集气瓶,吸收热量和白烟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对教学内容、编写体例进行适当的调整、修订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下面就本册教材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新教材和实验教材单元总量保持不变,实践活动由2个减至1个。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则移到修订版五年级下册,“可能性”和“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资源不均问题?一种思路是,把平板电脑与同步直播课堂相结合,在良好的管理支持下发挥两者的优势,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得才能达到巩固、运用以及系统化知识的目的,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特点之一。然而,练习仅仅是“多次”“反复”就能顺利、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吗?显然不是。  尽管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也大为改观了,但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教师在练习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即“强调练习的数量,忽视练习的功能”。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
“读式语文”一是倡导教师返璞归真,朴朴实实地教;二是鼓励学生多读,以读促悟,以读构建知识网络,并在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掌握自主读书的方法。“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鄂教版课标教材第九册《快乐王子》时,教师伴随着忧伤的音乐讲述:有人说,他的童话里有一种“不可摧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2013年就致力于“体验式作业”的研究,在认真思索、整合的基础上,给全区教师送出了第一本《体验式作业设计范例集》(以下简称《范例》),在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看来,这是一块“含金量较高的引玉之砖”。  就是这块“引玉之砖”,拉开了江岸区作业改革的序幕。一年来,江岸区各校教师对《范例》展开了学习、实践和创编,使得体验式作业的研究蓬勃发展。孩子们在体验、实践中,更加快乐主动地学习。 
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那天,当教师从创设情境(运用主题图:比较长方形花坛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大小),转入激趣生疑阶段(长方形花坛的面积计算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却没有学过),接着抛出:“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个问题,原先预设的教案是学生都不会,教师借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
冷热兵器共存的年代  与第一个展厅以盔甲为主相对应,第二个展厅则主要展示那个年代的武器装备。  早期医院骑士团都是一些苦修修士,武器外观相对比较朴素,很少有华丽装饰。12世纪医院骑士们常用的个人武器包括骑士枪、步兵短矛、战斧、钉头锤、机械弓弩等。由于长时间与东方穆斯林作战,展厅中也展示了一些具有东方色彩的武器,其中有一对华丽的武器,采用木柄,金属墩头,使用起来应该类似于中国古代武器中的硬鞭或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