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误区与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实施中一种常用的形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实践过程中诸多误区的分析,探索总结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误区;对策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思想,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可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探究”的好处颇多,但在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会陷入诸多误区,这就需要施教者去思考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在执教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实施“小组合作式探究”活动时容易陷入以下几种常见误区.
  (一)准备不足
  小组合作探究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使部分教师对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却不关注生成或忽视生成.由于教师自身的准备不足,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学生们仿佛是在一种“无教师”状态下进行学习.事实上,由于年龄特征与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要进行那种无教师指导的纯自主的探究是不现实的,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因此,准备不足致使指导缺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进行.
  (二)形式主义
  实践中一些老师往往未虑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座位的学生组成小组,贸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或因内容过易无需合作而浪费时间.有的教师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为形式而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合作探究的目标却磨灭了,学习的效果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收益悬殊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由于从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收益上的显著差异,导致的结果是好的越好,糟的越糟,甚至会出现学优生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而学困生悲观消极,厌恶懈怠的严重后果.
  针对以上误区,结合近几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了实施“小组合作式探究”中避开误区的一些实施技巧、对策,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探究要发挥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我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叠纸问题,让同学们思考.题目为:用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时学生感到惊诧,兴趣被激发,教师适当引导,小组合作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0.1×230(毫米)≈105(米).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不能一到小组讨论环节,就让前后左右的同学随意组合.并且各组要选取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来当.这段时间,老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的管理和组织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以后,可以轮流让每个组员轮流担任组长,展示他们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以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3)明确目的,把握时机
  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是最有效的时机.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例如必修一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教学中,老师先给出函数f(x)=lnx 2x-6,在范围(2,3)内,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有零点,若有,如何求?接着进行小组探究讨论:(1)只证明f(2)·f(3)<0;(2)f(2)=-1.3069,f(3)=1.098;(3)如何求f(x)在(2,3)内的零点x;(4)逐步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方法;(5)“取中点”的方法.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要明确目的,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
  此外,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最后,学生本人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学生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度的学习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要认真汲取科学家的崇高科学精神——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学生的勤奋努力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合作探究学习顺利开展的根本.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信息素养培养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结合国内外教育界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对话的基础、障碍以及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厘清和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本文认为,语料库语言学无法在社
【摘要】 一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有经验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必定非常强.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小学数学
一、问题的多种证法  题目: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使得∠E = ∠B,过D作DH⊥AE于H .  (1)若AB = 10,DH = 6,求HE的长;  (2)求证:AH = CE EH.  分析 本题以三角形、四边形为背景,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涉及到了初中阶段的很多重点知识,重点检测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
在任何一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同时,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过程控制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反馈手段,是增加老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纽带.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而要使数学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度”.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堂效率的高低一方面依靠的是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另一方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进行着言语交流活动,他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和课外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语言素质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古今中外
通过对艺术设计类白考生能力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掌握艺术类自考生能力的结构特点,分析学生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需求,了解艺术设计类自考生在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
建国50多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我国成人教育毕竟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距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教学模式是我校正在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1”指的是1份“导学案”,“6”指的是6个教学环节(自主预习,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当堂检测,总结反馈)。这一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