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盘活 轻松作文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应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但现实中的作文教况却不能尽如人意。不同的小脑袋,写出的文章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表达范式”,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积极面对课程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思维、新方法。
  一、回归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是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表现生活、感受生活、描绘生活”这一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亲情、友谊……一一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某老师在执教《我眼中的人间天堂》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活动,让他们任意选择一个视点观察家乡。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拍下了许多生动真实的照片和录像。课堂上学生主动提交收集的材料以及提供的理由。有的寻觅到了“老苏州”、“新苏州”的明信片,说作为苏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光辉历史的见证;有的拍下了许多大运河、干将河、护城河、平江河的照片,认为人间天堂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的认为,现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间天堂也敞开了她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接着教师选择了四个话题——“姑苏园林采风”、“我看东、西工业园”、“干将路的变迁”、“小桥·流水·人家”进行图片和DV展示,让学生叙述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留下充分的时间给他们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并补充。再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在《我眼中的人间天堂》这个大题目下,确立小标题,于是,《护城河边逛一圈》、《古韵今风》、《周末的金鸡湖》、《水文化的吸引力》等包含各种社会生活的作文应运而生。
  教师的这一设计,拓宽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脱离书本和屋子的禁锢,走进生活,用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从中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了他们的人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当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们被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生活画卷所感动,他们在作文时自然有事可写,有理可析,有情可抒,有感可发,那么也就能成功地拓深了作文主题的内涵。
  二、开放指导,让学生一吐为快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是我们习惯以老师的行动来代替学生的活动,指导得过多过细,有的教师甚至不顾学生实际,机械地套用一些作文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作文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缺乏新意。怎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放飞他们的智慧呢?
  小学生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应成为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伙伴,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展开活动。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产生表达的冲动。
  《喝可乐》是一堂中年级的以课堂动态教学为主的习作课。教师是这样设计的:新课伊始,激趣导入:播放一则百事可乐广告,然后揭题《喝可乐》。这时,有学生发现了老师事先放在课桌肚里的可乐,便迫不及待地想一解馋瘾。于是习作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接着完成第一个观察任务:把可乐倒入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中,注意观察杯中的可乐有什么变化。继而完成第二个观察任务:请学生喝可乐,在尽情畅饮的同时,观察喝可乐的有趣事。教师在同学们畅饮可乐之时,用数码照相机抓拍场景。最后师生浏览照片、交流趣事。
  对孩子们来讲,亲身经历的才是难忘的,才是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在《喝可乐》的过程中,教师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话,而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则充分发挥主体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看看、听听、闻闻、品品、想想等方式酝酿成“我要写”的强烈愿望。孩子们乐,教师也乐,在“百事可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之下,同学们笔走如飞,一篇篇富有个性的文章写成了。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尽意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作文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如何渗透这些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呢?
  虽然书包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朝夕相伴,熟悉得很,但如果用单一的写作体裁去表达,无疑会束缚学生的手脚。根据《标准》中淡化文体,强调自由表达的精神,我在指导习作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先让几个同学当领头羊(他们中有的写事,有的状物,有的写童话,有的写诗歌,还有的写广告宣传词)进行招兵买马,其他同学自愿选择,找“领头羊”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与书包有关的内容。其次,课上交流收获: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展示探究书包的收获,这收获不仅是商品,还有经验、心得、或是美好的心愿……各组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活动方式。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说了书包的外形、特点、来历、书包的变化等。接着进行谋篇布局指导。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内容,还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构思,培养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于是就“怎样进行构段”、“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表达”等在课堂上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分析、比较、补充,不断将探究向前推进,以求得最佳的构思。
  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营造一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展示探究收获时,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一下就打开了,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交流了与书包有关的内容。当学生收集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后,教师又引领学生第二次合作探究,进行构思写作。在合作探究中,有学生说:“我的书包外形与平常的书包不同。”其他同学则帮助其换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等词语进行润饰。有学生写书包的颜色:“它穿着红红的外衣。”可通过小组讨论,他们改用了感叹句或比喻句:“书包穿着美丽的外套,红艳艳的,醒目极了!”“书包的外衣红红的,多像新娘子穿的红礼服啊!”等等。
  在展示这些探究收获时,没有听到教师“要写些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写”,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放飞,想象的展开。在小组学习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不光成为了作文的主人,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与人竞争。因此,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学习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潜心整合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自由练笔,从而不断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
  (方芳,苏州市盘新小学,215007)
其他文献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已经逐渐转移到恢复生产及灾后重建。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世界上有了学校,也就有了学校特色。在国外,有古印度训练僧侣的吠陀学校,传授神学的神学学校,有崇尚军事锻炼的斯巴达学校,有伊 The world has a school, also has the scho
时至今日,SOA无论是作为一种时尚潮流还是一种实际需要,曝光度增加。然而,从何处切入,仍然是棋手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盘谜棋。
从最初的60余人到如今的3000余人,企业规模急速扩张的背后是无尽的HR管理难题。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基础、补充和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特别是偏僻落后地区孩子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某农村学校一至六年级2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一是阅读书籍缺乏。78%的孩子只有课外书1—5本,10%的孩子课外书有5—10本;二是阅读内容单一。“家中最多一类的书籍是什么?”反馈得知是作文书、习题
不久前,我校对苏州市全面开课,其中就包括我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最近几年,公开课上了很多,同行们对我上课的套路基本熟悉了,已经基本了解了我上课的特色。于是,我在心里暗暗盘算开了,这次公开课是不是该换个新面孔?  过去我上课,基本上是采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课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浓缩到课件上,并配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学生表演小品、学生讨论、学生辩论等形式。以此与讲解相结合,把教材上枯燥的知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似乎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以前我们一味地注重语法教学而造成了大面积的“哑巴英语”,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一体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哑巴英语”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转而追求交际式英语,强化了口语的教学。应该说,这种转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加强了英语的生活化与应用性。但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一些人却将语法教学抛置脑后,觉得英语课堂应该是鲜活的,而语法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在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几个层面得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的现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由"倾听者"转变为"对话者";有利于培养学
小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属于基础核心部分。对于音乐审美教育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效把握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不断提高和增加学生对于生活和音乐的感知。在教学中,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把握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出发点,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言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应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说,《指南》精神让我们明确了探究欲是源泉,探究能力是目标,形成幼儿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是科学活动的根本。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展开了系列科学学习活动——《滚动》的实践。  我們知道,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孩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