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图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obo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课本引入生活,了解邮票的作用和邮票所承载的知识。
  2.学生搜集、交流邮票知识,在绘制邮票、赏析邮票、品评邮票的基础上,开发说话、写话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集思广益,搜集、交流邮票的知识
  师:《会飞的图画》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邮票的作用。你想了解更多的邮票知识吗?那就睁大你求知的双眼,发动你勤奋的双手,开动你聪明的大脑,快快行动吧!
  1.介绍资料的搜集:(师生讨论,相互补充后,幻灯出示):
  (1)利用网络来查找、下载资料。
  (2)利用图书、报刊来查找资料。
  (3)以向别人请教的方式来搜集资料。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邮票的图案。
  邮票的票面,一般由图案、国名、面值等组成。邮票的图案可以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植物等。
  (2)邮票的国名。
  一般指邮票票面上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人民邮政、日本邮政。
  (3)邮票的面值。
  面值是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如在我们国家,本市内寄信需贴8角邮票,外省市需贴1.2元邮票。
  (4)世界首枚邮票。
  黑便士邮票是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5)中国首套邮票。
  1878年海关邮政时期,我国发行的首套邮票,主图为蟠龙,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后来被称之为大龙邮票。该套邮票共三枚,面值为一分银(绿色),面值为三分银(红色),面值为五分银(黄色)。
  ……
  
  二、心灵手巧,绘制邮票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么多邮票知识,但只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做一个会创造的人,那样你的才能就会被别人赏识。现在,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你们心中最美的邮票吧!
  1.画邮票的注意事项:(幻灯片出示)
  (1)邮票的图案可以是我们喜欢的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光等。
  (2)在邮票的边角上注明中国人民邮政和面值。
  (3)在邮票的左(或右)下角注明作者或设计时间。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绘制邮票,教师巡视、指导。
  
  三、奇思妙想,展示作品
  师:看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老师好激动,下面把我们设计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吧。
  (1)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2)选出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时,可以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图案或图案背后的故事,还可以说一说自己设计邮票的心情、体会、收获等。
  
  四、欣赏作品,品评作品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每个组杰出的代表介绍自己绘制的邮票,下面,请这些同学把作品贴到墙上,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作品,送上你真诚的赞美,还可以送上你诚恳的建议。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各一名。
  (学生自由品评,对同学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通过投票产生三种奖项的名单。)
  
  五、畅谈感受,动笔写话
  师:可以看得出,同学们对欣赏邮票、品评邮票很感兴趣,你们想不想用几句话,把它们写下来。你们想怎样写呢?
  总结学生发言:可以写自己绘制邮票的过程,可以描述邮票的画面,还可以写他人的作品,也可以写获奖后的心情……
  
  评析:
  1.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本次教学设计,以活动为载体,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2.注重体验,激发兴趣
  在语文综合性实践的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搜集邮票的知识,动手绘制邮票,品评别人的邮票,评选出各种奖项。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积累知识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运用语言的兴趣。
  3.整合学科,拓展资源
  这一语言综合实践活动,把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把有限的内容扩展到无限的资源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积累了知识。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又打开了一扇窗户。
其他文献
《朋友四型》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情趣和理趣兼备、谑而不虐的幽默小品,优悠从容,语言平易,隽永诙谐。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创新教材将它选入基础模块“听”单元第2课“整合建构”组块。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前的学习目标看,本文是训练听记的“用件”。具体目标是:听课文录音,准确记住主要内容、观点、材料和重要细节。  本课是笔者2013年12月赴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的交流观摩课,对象是高二汽修班,师生是初
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中潜藏着推动学生有效发展的因素,经过提炼与加工,将成为价值
第二课时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一、为什么写  (一)聊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师:这节课我们聊故事背后的故事。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叶老也好,别人也罢,为什么都要改编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首先从故事的起源聊起吧。望星空(课件出示银河系),找找哪个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读读你们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读收集到的资料)  师:有人专门计算过,让牛郎使出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天翻一个
在小学语文教学又一次被“各家教派”推至风口浪尖,又一次被“各路豪杰”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温家宝总理借第二十二个教师节看望教育工作者的机会,满怀温和的亲民情愫,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亲近母语教学,畅谈着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想。笔者以敬仰的姿态聆听着,揣摩着,分享着……    一、摆脱“哑巴语文”的尴尬    温总理在与教师交流小语教学时强调:语文课尚需进一步强调“表达,口语等训练”“要告诉学生,一个
我和台湾孙剑秋教授主编的台湾高中国文课本第一、二册,经有关方面通过,已正式发行。我的分工是对每一篇选文作解读,此前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的顾炎武《廉耻》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应读者吁请,我将解读龙应台1999年在台大法学院的一次演讲,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一  这篇文字显然是根据记录整理的,因为她问过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小说,还有学生背诵苏轼的《江城子》中断,有人从旁补足。这种文章不是一般的散文,应该
书名:于漪教育视点丛书:涌动生命的课堂  作者:于漪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ISBN:9787203074557  定价:40元  语文是一门特殊又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随着综合素养的提出和推广,人们对语文学科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美好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同时,语文教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一、 读文本,区分文本体裁    教参在进行教材说明时说:《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说白了,它就一篇说明文
一、材料解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由分行排列的三句话组成。“语言”一词共出现五次,显然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是命题者希望考生审题时加以圈画、凝视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情味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学界对其主题意绪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许多论者将悲凉看成文章的情感基调,如朱金顺认为,《故都的秋》“抒发了悲凉的感情”[1];王立宪认为,悲凉的意味笼罩着《故都的秋》全篇[2];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亦持“悲凉说”[3]。其实,这样的解读存在审美偏差,“秋气堪悲未必然”,《故都的秋》表达的主要不是悲凉之情,而是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统编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語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并将此作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一条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合理编排并有机呈现在单元导语、写作、名著选读、“补白”等板块之中,由此构建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系。语文要素使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更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