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总有操不完的心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侄儿为了爱情,竟然不声不响辞了工作,跑去另一座城市投奔女友。因为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我便对哥嫂说,既然无法反对,至少也不要急于支持,让时间来考验他们吧,如果一年以后他们还在一起,我们再想办法帮助他。
  侄儿拿着手里的几万元积蓄,去那座城市闯荡,雄心勃勃地想干一番事业。可是他能干什么呢?没有专长,也没有多少阅历,哥嫂在我们这座城市给他买了房子,早已倾尽所有,也无法再给他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所以离开了单位,他只能一筹莫展,只能荒废时间。
  老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自己从小带大的孙子,母亲更是放心不下,得知情况后急得连续几天睡不着觉。在我的劝说下,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好吧,以后你们谁的心我都不操了,我这么大年纪,谁也帮不上了。
  可想来想去还是睡不着觉,觉得自己的孙子一个人在外漂泊无依无靠,实在可怜!于是去哥嫂面前大哭了一场,逼着他们去拜访未来的亲家,免得自己的孙子寄人篱下抬不起头来。哥嫂只好改变计划,出了趟远门。
  我能说什么呢?我知道说什么母亲也不可能放下心来。母亲86岁了,一辈子为子女儿孙操碎了心。因为我在家里是老小,母亲有什么事总是爱跟我商量。今天哪个子女家有困难了,偷偷给上几千几万,明天哪个孙子外孙要外出上学了,再偷偷给塞上几百元。这时候母亲总会对我说,给钱的事,就你一个人知道就行了,别给别的哥哥姐姐说。这么多年来,在母亲的牵挂里,我们兄弟姐妹八个都成家立业,直到四世同堂,可想这些年母亲要为这一大家子操多少心啊!
  父亲的丧事办完后,母亲对我们说把你爸留下的钱给你们都分了吧。哥哥姐姐们都不同意,说哪有妈妈还在就分钱的道理?母亲只好顺了大家的意把钱存进了银行。可是从此心里就又有了事,我一回去就给我唠叨,说家里孩子多没办法考虑周全,前些年就紧着你们兄弟几个照顾了,亏了你姐姐她们了。你们的孝心我也明白,可是等我走了什么也看不到了,你们再花这些钱有什么意义!母亲的心意我明白,她是希望能早点让我们受益,在自己有生之年就分享给予子女的快乐。我想,古人说“恭敬不如从命”,与其让母亲为这事操心,还不如让她安心。再说,只要我们心里记着这份爱,钱放到谁的手里都不是问题。于是给哥哥姐姐们打电话做工作,然后按母亲的意思,除了给她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成八份,一一打到每个人的银行卡上。
  年轻时少不更事,自己当了父亲后,越来越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总想做点什么来弥补自己的歉意。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近十年来,每年的春节临近,我都会提前告诉母亲,什么也别买,什么也别想,一切由我来操办。这期间,我会先买了鞭炮糖果点心瓜子之类的提前送回去,鸡鸭鱼肉菜蔬蛋奶放到最后一趟满载而归。可即使如此,母亲还是不放心,忍不住要去买一些年货。到了三十这天,往往是我赶着鸭子上架做大厨。四姐的公公婆婆都已经去世,有些时候她也会赶回来掌勺。可母亲依旧是忍不住要跑前跑后,怕累着了她,我就黑了脸大声训斥她,让她坐着别动,等着上桌子就行了。还有些时候,母亲总是趁我一个人回家的时候在我面前唠叨,让我为了这个侄儿那个外甥想想办法,我有时会心烦气躁地冲她吼,人家都已經长大了,你就别再操这些闲心了!母亲委屈地说,你们再大也是我的孩子,再说我又不是傻瓜,啥都不想活着有啥意思。
  想想也是,为子女操了一辈子心,母亲怎么能停得下来。记得我刚工作那年,母亲已经60多岁了,因为不放心我,坐着班车一路颠簸来伊宁市看我,仅仅在办公室门口看了我一眼就要回团里,任我追出去怎样挽留,母亲都没有吃中午饭就赶回去了。后来我调到特克斯县工作,因为不习惯,想要回团里,母亲又坐车赶了200公里的路来开导我。十年前,我的婚姻出了问题,还是母亲,拖着年迈的身体赶来给我做思想工作。可是我鬼迷心窍,让母亲伤透了心,那一年瘦了足足有10公斤。我知道,那是多少天翻来覆去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的结果。
  想到这些,我的心就不由得软下来,满是歉疚和后悔。因为我知道,无论人生的路有多么漫长,也总有走到头的一天,骨肉分离,亲人永决是谁也躲不过去的结局。现在父亲走了,母亲也已过耄耊之年,亲人的相守相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回家看看她,何苦还要惹母亲伤心呢。于是便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回去陪母亲的时候,把性子放慢,把口气放轻,再别等以后想起来一次次泪流满面后悔不已。
其他文献
过年在家,有一天太阳心情好,风和日丽的,母亲高兴得要和我出去走走。我自然地朝着不远的青山望去。那山,似乎没有了我记忆中的不可逾越,静默地收容着我的眺望……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带我走向那青山。我知道,半路上有自家的田地。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父亲外出赚钱,家里田间便由母亲一个人打理。那时,村里没有任何的农机,家里也没有可用的牲畜,一切农活全靠双手。村人有赶着驴车去田地的,母亲偶尔便搭坐上半路
期刊
壮丽黄山,国之瑰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四绝”之首为奇松,奇松之王当推迎客松。  公元1979年7月,夏雨雨人。千年迎客松伸长热情之手,迎来了中国人民崇敬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自此,黄山,在世界旅游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秋十月,云淡风轻。我们从凤阳来到黄山。18年前首登黄山,来赏景。此次再上黄山,专程来寻伟人行踪。  沿着当年邓小平健步登山的磴道走,探循伟人登山的意
期刊
母亲已经老了,老得那么真切,老在掉落的牙齿,老在蹒跚的步态。虽然在我的心里,她和我记忆中的母亲形象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她原本就不高的个子,因为年老伛偻而显得更矮了;她原来整齐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渐地突出、变长,更多的是已经断裂或者脱落了,没有脱落的却又经常疼;她原本灵活的手指,现在已骨节粗大,有的甚至不能弯曲了。但她还是喜欢给儿女给孙子外甥们做点针线活。  我现在虽远行他乡,但脚下踩的,还
期刊
“看到《妈妈月月盼女归》,泪满盈眶,忍住没哭。”这是中国彝族网站苏月飞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给我发的手机信息。他是忍住没哭,我却没有忍住而泪潸潸了。  我边用手背擦着滚落到下巴的泪,边给他回信息:“我是流着泪写完的。我很想妈妈,但天堂里没有电话。”妈妈去世后,我才知道妈妈在我心里的重要性。失去妈妈,我的心就像断了根的浮萍,没有着落,没有依靠。我好想再听听妈妈山泉般呢喃的唠叨啊,哪怕只是电话里!但天堂里
期刊
江西婺源,说是农村,它在山区,说是山区,它有农村。走了一趟,觉得还是叫它山村准确。  婺源回来,有次在车上跟友人闲谈,津津乐道,盛赞婺源“中国最美的农村”,名不虚传。我侃侃而谈:整整一天,我们都在画中游,古树撑着的晓起村,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村,长虹卧波廊桥,徽式建筑典范延村,电影拍摄热地思溪……  友人静静地听着。也许我讲得并不生动传神,也许天下美景皆如此这般。但当听到朱熹祖籍在这里,闹赤潮蒋介石亲
期刊
深秋的黄昏来得迟走的快,进村的时候几乎家家的灯都亮了。灯光暖暖的,混合着山芋的土腥味和粥饭的清香缓缓流出来。就着碎碎的亮光,裹着一肚子的食欲,我小跑几步就到了家门口,却发现自家的灯没亮,门前黑乎乎的,屋里黑洞洞的,显得和左右隔壁邻居家很不一样。  奶奶坐在门口的石凳子上摸黑绕着麻线,小弟和小妹坐在门槛上哼哼唧唧的,像是肚子饿了。圈里的小猪也是哼哼地叫,拱着食槽哒哒地响。我晓得了,家里还没吃晚饭。我
期刊
儿时,我对母亲最早的记忆很晚很晚了,起码婴儿期一点记忆也没有,那个年代也没留下什么影像资料。因为贫穷小时候我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母亲说我3岁以后才开始走路。由于缺钙"方颅"、"罗圈腿”等典型佝偻病表现明显,缺乏维生素导致口腔出血,皮肤粗糙脱皮等,以致后来我中专毕业回到村里老人们说:"这孩子也能长成个人!”但我从未怨恨过母亲。她嫁给我父亲连续生了我们弟兄4人后,父亲被招入包钢公司当了一名工人,母亲一个
期刊
我的母亲历来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初始阶段并贯穿始终,对青少年最具潜在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就是要从小培养。因此,母亲常常教导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向书中的正面人物学习。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让我读《雷锋的故事》,并告诫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母亲是这样教导我,她同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树立了榜样。在医院,母亲是护士。下班后,母
期刊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三年来,每到清明时节,我的感情就经历着一次次的撕扯。总想动笔写下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以酬心中含泪的夙愿;却总是提起笔又默默地放下,任是饱蘸多少厚重的笔墨,也无法排遣我对母亲浓浓的思念。  敬爱的母亲于2013年12月19日病逝,至今,已整整过了三个清明。在母亲走后的这些日子里,看着曾带有母亲体温气息的衣物用品,怀想母亲81个春秋走过的路及她老人家生命轨迹中留下的点
期刊
和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母亲的一生也是平凡而普通的,她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大半辈子,生前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离世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财产,只是给我们留下了崇高如山的母爱,深沉如海的亲情,无私如田的胸怀,以及儿女们对她无尽的思念。  母亲的一生是苦难而艰辛的一生。一九四二年阴历九月十三日,她于山西省代县东章村出生,刚满四岁,其母便因病而逝,早早失去了母爱的她和父亲及兄嫂生活在了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