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里没有电话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妈妈月月盼女归》,泪满盈眶,忍住没哭。”这是中国彝族网站苏月飞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给我发的手机信息。他是忍住没哭,我却没有忍住而泪潸潸了。
  我边用手背擦着滚落到下巴的泪,边给他回信息:“我是流着泪写完的。我很想妈妈,但天堂里没有电话。”妈妈去世后,我才知道妈妈在我心里的重要性。失去妈妈,我的心就像断了根的浮萍,没有着落,没有依靠。我好想再听听妈妈山泉般呢喃的唠叨啊,哪怕只是电话里!但天堂里没有电话。
  我很羡慕妹妹,她说经常夢见妈妈。可一向偏爱我的妈妈,却很少入我梦里来。我失落、伤感,只好一遍遍回味梦中和妈妈相见的情形。妈妈去世后那个春天的一个下午,我陪几位亲戚到梨树林中照相。雪花一样纯净的梨花,在枝头随风摇曳,摇落我抑郁已久的心情。我的心舒展开来,像梨花般在风中一瓣瓣张开、绽放。自然是美好的,处于美好的自然中的我,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
  那一夜,我梦见妈妈从梨树林中钻出来,笑颜颜地站到我面前。我惊喜之余,认真打量着她。头上一顶崭新的咖啡色毛线帽,身穿一件蓝色镶花的彝家新衣,绣着素雅花朵的新围腰,一双崭新的布底绣花鞋。我从来没见过妈妈穿得这样讲究,可美中不足的是:下身仍然是我穿过的那条半旧裤子。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神情悠闲,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脸上的皱痕也像花朵一样美丽。望着妈妈,我愉快而不无遗憾地说:“妈妈,你怎么不穿新裤子呢?这样不协调。”妈妈笑容满面地说:“我带新裤子来了,就在我的布包里。”说完,影子一样消失在梨树丛里。
  我喊着“妈妈”,找遍整个梨园,结果只把自己喊醒。梦只是梦,可这梦真切得让我百思不解。难道冥冥中有某种暗示?我苦苦思索。
  清明节回家,我到小桥下的河里洗衣服,碰巧遇到妈妈最要好的一个姊妹。寒暄之后,我们不知不觉就聊起我的妈妈。大妈说:“你妈去世时,一时找不到新裤子,只好穿她平时穿的那条。都收拾妥当了,你妹妹才在床底的箱子里,找到那条镶花的新裤子。可惜已经穿不上去了,只好盖在腿上。”
  “啊?”我大惊失色。我的梦怎么就那么准确?难道真的有什么感应?妈妈去世时我在外地学习,直到发送前我才匆忙赶到家,后来也没人告诉过我这事。我的眼泪顺着下巴,一滴滴滴进清澈的河水里,心在颤抖。梦中的妈妈是那样满足,似乎没有一丝遗憾。
  妈妈总是这样,她为这个家劳碌了一辈子,养大了三个儿女,可从来没要求过什么。她就这么匆匆的走了,走时连一条新裤子都没有穿上。我是多次说过给妈妈买条新裤子的,但都被她阻止了。她骂我糟蹋钱,说她喜欢穿我的旧裤子。妈妈用心良苦啊!但现在,我才理解妈妈,但已经晚了。我好想提醒妈妈:一定要换上新裤子!可天堂里没有电话。
  妈妈去世前,村子里没有电话,更不知道还会有手机这种东西。因此害苦了她。她每天都在牵挂着我,牵挂着我的儿子,又无从知道消息,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煎熬啊!
  有一次,妈妈梦见我摔跤,第二早天才朦朦亮,她就拎着给我剥好的生瓜子,走五六公里山路赶车直奔县城。看到我安然无恙,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坐多大会,就说要回去,家里正在收割谷子,忙的很。我很生气,被村里人称为知书达理的妈妈,怎么愚蠢到相信梦的地步,白白跑这么一趟呢?可妈妈心情很好,好像没觉得她跑得冤枉。
  送妈妈出门时,我生气地责备了她。埋怨她“咸吃萝卜,淡操心”,她笑笑,没答应。责备她:“以后不要再帮我剥瓜子了,嗑的时候,我自己会剥。真是吃饱了撑的!”她仍然笑笑,说:“小颗小颗的瓜子,你剥着麻烦。晚饭后我没事做,闲着可惜!剥好了,你就不用剥了。”
  是啊,记得小时候那一连串的晚上,妈妈也从来没闲着的时候。白天的劳累,总被她跑到脑后。她不是在火塘边缉麻,就是纳鞋底。现在她还要无事找事,真是劳碌命!妈妈上车时,我再一遍重复:“不要记挂着我!”妈妈感叹说:“要是有电话,那该多好啊!”
  现在,村里连七老八十的老大爹老大妈,都挂着移动电话在放牛。姑姑买到手机那一天,高兴地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于是我想起妈妈。不识字的姑姑,都学会打电话了。要是妈妈还在,她可能还会发信息呢!一下不会表达感情的妈妈,不就可以通过文字说出自己的心情了吗?可天堂里没有电话。
  接到姑姑电话的那一夜,我梦见了妈妈。夜已经深了,她还在忽明忽暗的火塘边,一颗一颗耐心地剥着瓜子。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她那像小猪嘴一样开裂的拇指和食指在不停地动作,那些张开的小嘴,好像在对着火光发笑。我走近她,正想说:“妈妈,歇息吧!”火苗突然“砰砰”的炸了两下,我吓醒了。原来枕头边的书落到地板上。我只好把没来得及说的话,苦苦咽进肚里。因为天堂里没有电话。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中学(651500)张菊兰
其他文献
一晃,又到了黄叶飘飘的秋天,空气里已渐透冬的气息。1999年的10月份,也正逢此节,我的母亲她病倒了,并且病情越来越恶化,最终因医治无效,两个月后,母亲悄悄地走了。  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她的身影和慈祥音容却仿若就在昨天,显得是那样的可亲、那样的慈爱、那样的清晰。  一直以来,不知有多少次提起手中这支写惯散文的笔写一下关于母亲的文章,但都放下了,还是不敢去碰触关于母亲的话题,并不是因为我母亲的一生
期刊
白茫茫的荒野上,我扛着一把锨,带着几个乡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风刮得人直不起腰,雪糊得人睁不开眼,路深深地埋在雪里,房静静地藏中雪中,走半天见不上一个人。好不容易见到一户人家,用锨铲开一块空地,跺几下脚,抖掉身上的雪,然后隔着门喊一声:“有人吗?”人没有答应,一只狗叫着冲出院门。这是我离开普兰后,一直重复着的一个梦。  梦中的我,总有着干不完的工作。走什么地方都缺水,到什么地方都没电,
期刊
台风退后,暴雨退后,地震退后,书籍退后,火车退后,钢筋水泥退后……时光退后……母亲,听,阳光在歌唱!  那是两块狭长的土地,面积不过两分,母亲获得一个好听的名字:自留地。然而整个世界的阳光都聚集到了这里,听,阳光在歌唱:那是成千上万的小天使的大合唱,那是各种粮食与布匹的馨香,那是无数金灿灿的细碎金子的相互碰撞。风潜伏下来,昆虫潜伏起来,静穆的蓝天白云下,只有阳光在歌唱。阳光在召唤各式各样的种子。 
期刊
“白纱衣,绿罗裙,奈何令我销断魂?”女子对华服罗裙的喜爱和向往,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五岁时,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条裙子,是母亲用缝纫机亲手缝制的。我穿着那条粗陋的裙子,出尽了风头,也成为全村女孩子羡慕嫉妒的对象。  想来那是母亲学习缝纫以来,第一件赶上时髦的作品了。拿今天的眼光审视,它的款式何其简单:一大块藏青色的棉绸布,裁成上小下大的梯形,缝圆了,再安上一条松紧带,便成了裙子。没有一点儿花色,也没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对全球发表45分钟的演讲。演讲中,他首先深情回忆了他的母亲,他说:“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之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高尔基也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如果说生命如歌,那么母爱就是一首温婉而美丽的诗,无论平凡还是华丽,简短还是绵长,那点点滴滴的文字里,平平仄仄的韵角
期刊
今年是母亲去世20周年,父亲去世15周年的日子,我们全家及孙辈、重孙辈20多口人从北京、呼市、薛家湾等地齐聚东胜,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在神山公墓父母的坟前共同祭奠了爸爸和妈妈,重温了两位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弟弟永平代表我们这一辈追忆了母亲、父亲的一生,大侄子军军和外甥峰峰从各自的角度追思了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抚爱。  曾经在父母膝下的时候,我们向往远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离开,
期刊
很喜欢《印象武隆》里的一个情节:一位老纤夫和一個老婆婆用方言讲故事,说话间说到了哭嫁。这时,舞台后边一个小楼的窗户打开了,卷帘微微上提,露出一排女孩的芊芊玉足。她们在一个无水的木盆中洗脚,然后就唱了起来——“我的父啊我的母,出嫁才知道父母的苦……”“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之所以喜欢这一
期刊
过年在家,有一天太阳心情好,风和日丽的,母亲高兴得要和我出去走走。我自然地朝着不远的青山望去。那山,似乎没有了我记忆中的不可逾越,静默地收容着我的眺望……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带我走向那青山。我知道,半路上有自家的田地。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父亲外出赚钱,家里田间便由母亲一个人打理。那时,村里没有任何的农机,家里也没有可用的牲畜,一切农活全靠双手。村人有赶着驴车去田地的,母亲偶尔便搭坐上半路
期刊
壮丽黄山,国之瑰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四绝”之首为奇松,奇松之王当推迎客松。  公元1979年7月,夏雨雨人。千年迎客松伸长热情之手,迎来了中国人民崇敬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自此,黄山,在世界旅游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秋十月,云淡风轻。我们从凤阳来到黄山。18年前首登黄山,来赏景。此次再上黄山,专程来寻伟人行踪。  沿着当年邓小平健步登山的磴道走,探循伟人登山的意
期刊
母亲已经老了,老得那么真切,老在掉落的牙齿,老在蹒跚的步态。虽然在我的心里,她和我记忆中的母亲形象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她原本就不高的个子,因为年老伛偻而显得更矮了;她原来整齐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渐地突出、变长,更多的是已经断裂或者脱落了,没有脱落的却又经常疼;她原本灵活的手指,现在已骨节粗大,有的甚至不能弯曲了。但她还是喜欢给儿女给孙子外甥们做点针线活。  我现在虽远行他乡,但脚下踩的,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