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关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反思,推动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走融合创新之路是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互动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新课程改革贡献什么,新课程改革可以为加强和改进心理教育做些什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当下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重视的是对有心理困扰学生的个别辅导,后来转向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课。而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这种转变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
  人的心理品质是在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在发展着能力,并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产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感情。如果学生在每天活动时间最长的课堂上不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无法形成应有的自信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比较薄弱的方面。究其原因,有教师素质问题,也有现行课程和教学方式的限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潜能和人格的发展。然而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情感、人格的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这样一种课程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学生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也就难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因而也就难以发展起健全的人格。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为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健全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可能性。
  
  二、 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适应和实施新课程,作好了思想观念和能力方法的准备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不同的取向和模式,一种是重视解决心理症状的矫治取向和与之相应的少数人参与的心理卫生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是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设一个或几个心理咨询老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另一种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发展和预防取向,以及与之相应的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途径,通过各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纵观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强调发展性取向、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已成为一个趋势。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因此,已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教师将比较容易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比较容易实现配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首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于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而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观念的转变有赖于与实践过程的互动。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因此,教师在参与这一实践的过程中会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接受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有可能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好思想观念上的准备。
  其次,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来进行教学,要有实施新教学方式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心理辅导集中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发挥潜能、迈向成长、完善人格的价值取向。同时,其形式、过程以及许多操作方法都体现了现代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现代教育理念。
  例如,集体心理辅导主要采用活动的形式,包括讨论活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通过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活动中领悟。教师不是简单地把对错的判断或现成的规范、解决办法告诉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澄清问题,让学生自己作决策。这与当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告诉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它体现了重视过程体验和构建学习的理念。
  教师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按照心理辅导活动的特点来上心理课,或者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树立尊重学生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外,还必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会倾听和沟通的技巧,把握表达的时机、分寸和教育的艺术等等。这对习惯于居高临下、外部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师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无疑也是一次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实践机会。
  
  三、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如前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去寻找教学内容中有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也不是牵强附会地硬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第一,教学要含有发展学生潜能和促使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掌握技能;第二,要创设能激活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通过参与才可能获得发展;第三,要营造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第四,要采取支持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成功发展的体验,让学生形成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第五,要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这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益,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不同意见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整合各种观点的智慧和容忍不同意见的胸怀,有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这些,都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3]潘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创新[J].人民教育.2002(9).
  [4]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反思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作者简介:王蓓蓓(1982—)女,吉林市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原理2006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杜学元(1964—)男,四川仁寿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硕导,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史和高等教育学研究。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88-01  一、“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切实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通过实践教学摸索出点滴感悟。    一、 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外语听说教学花时多,效率低的言论,现在很常见。学生英语学了好几年,写可能会写,可张口能力却很差,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
完成了基于VC++开发环境下嵌入式软PLC开发系统的设计开发,重点完成软PLC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梯形图的编辑及编译。梯形图编辑包括梯形图图元编辑,图元属性的存储结构建立及相应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之谈。的确,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但“读百遍”并非读得越多越好,更不是一味地傻读,否则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埋没了学生的灵性,使读书活动索然无味,使学生的读书兴趣荡然无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来点调味料,加点催化剂。    一、 读与看的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细致传神的插图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也适合小学生形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参与学习实践,发现武术教学内容枯燥,动作复杂单一,武术课时少、教材内容多,内容学习结束后因没有复习而遗忘,导致了学生对武术课程的重视不够,对教学内容没有很好掌握,随着内容的不断复杂,学生一知半解,渐渐失去兴趣。通过对武术教学特点的分析,认识在武术教学中的攻击和防御,使学生改变片面的武术观,更好地掌握和练习武术的动作,形成一种教与学的默契,進而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通讯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智能手机除了通话、信息功能外,可以看小说、电影、打游戏、拍照、聊天、交友等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不仅是成年人普遍接受,更是被未成年人特别是中职生所喜爱。智能手机进校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智能手机对于校园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环境,学生也不去户外活动,成为“低头族”,该文就探讨解决智能手机环境下如
〔关键词〕 班主任;思想教育;管理艺术;自我修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24—0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做一名班主任,是幸运,也是挑战。做一个班主任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更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笔者认识的大多数中学教师都认为,教作文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无的事情,作文是只能靠天吃饭的。甚至有位特级教师也说过,中国现当代绝大部分作家没进过中文系。  那么,作文教学真的无效吗?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绝对有效。理由如下:  从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作文教学功不可没。文学是人类智慧的杰作,是人创造的第二世界。文学从当初的吭唷吭唷派的口头文学发展到今天流派纷呈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作为传统学习形式的补充——移动学习得到不断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教学进一步得到延伸。然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应用于太极拳自主学习中的研究较少,对此,该文探讨了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太极拳自主学习中的优势,并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太极拳的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智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法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本文通过对汇报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课教学、一对一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五种声乐教学法的阐述,力求对当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