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学习中易错原因分析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必修二“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感到上课都听懂了,做题时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以下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剖析.
  第1类: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造成列举不全,或不能举出特例
  例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B) 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C) 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
  其中(
  C)选项学生由于没想到单原子分子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判断失误.必修二要求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原因是“满足稳定结构”,而惰性气体原子已经满足“稳定结构”,所以不必以共价键结合.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对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化学键的关系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答案:(A)(C)
  例2 短周期元素X、Y能够组成化合物X2Y,那么X、Y所在主族序数可能是( )
  (A) ⅡA和ⅦA (B) ⅤA和ⅥA
  (C) ⅣA和ⅥA(D) ⅠA和ⅥA
  解析:学生因为没有想到N2O这种不太常见的氧化物而造成漏选.化学必修教材要求学生对于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具有初步的认识,关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在必修1中已经要求学生了解了.
  答案:(B)(D)。
  例3 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化合物,若Y的原子序数为m,则X的原子序数为( )
  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6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解析:学生不能全面列举1∶3的化合物,只根据规律推出一部分,或根据经验列举出一部分.这类问题需要学生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关注特殊性,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思路如下:若Y为ⅦA族,X为ⅢA族,同周期时为m+4(BF3、AlCl3),上下周期再+8或-8:m+12(BCl3)、m-4(AlF3);若Y为氢元素,则可能是m+6(NH3)、m+14(PH3);再考虑特殊的:m+8(SO3)、m-2(PCl3).其实如果学了有机还可以是m+5(C2H6).
  答案:(B)
  以上题目的出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1~18号元素不同角度的研究,对这些元素的结构、性质、常见价态更加熟悉,并且这类题目也蕴含着一些思维方法,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第2类:由于学生急于求成,思维跳跃而造成出错
  例4 三种相邻元素A、B、C均为核电荷数小于20的元素.又知A、B在同一周期,B、C在同一主族.A、B、C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2.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C可能均为金属元素
  (B) A、B、C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C) A、B、C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
  (D) A、B、C中只有两种金属元素
  解析:该题有的学生根本不去分析A、B、C的位置关系有4种情况,而是急于写出一些元素来凑42,凑出一种情况就觉得满足了,从而漏选.也有的学生把前19号元素列出来,然后开始找,这样做要好一些,可能会找全.总之逃避推理过程想找捷径是错误的根源.
  答案:(A)(C)
  例5 某金属元素R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同价态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盐中R 的化合价的数值可能为( )
  (A) (n-m)/14 (B) (n-m)/(n+m)
  (C) (n-m+26.5)/97.5 (D) (2n-m)/28
  解析:该题漏选的学生大多是写出一种硫酸盐的化学式就满足了,不去考虑化合价的奇偶和化学式的关系,欠缺思维的严密性.
  答案:(A)(D)
  例6 在水溶液中,YOn-3和S2-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YOn-3+3S2-+6H+=Y-+3S↓+3H2O
  YOn-3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 ;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解析:该题很多学生认为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原因是推出化合价没有考虑是否是最高正价,更没有考虑能不能形成负一价离子.
  答案:+5,7
  第3类:不善于分析题目信息,迁移能力差,甚至因为固守已有知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
  例7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
  (A) Li,F (B) Na,F (C) Na,Cl (D) Mg,O
  解析:
  形成化学键的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形成离子键;差别较小则形成共价键.一些学生过分纠结次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
  为什么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而不是先承认信息呈现的事实,再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根本原因还是概念理解不到位.
  答案:(B)
  例8 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六周期,Tl3+与Ag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Tl+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B) 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 Tl能形成+3价和+1价化合物
  (D) Tl3+的还原性比Ag强
  解析:
  该题有的学生对于题目呈现的
  Tl3++2Ag= Tl++2Ag+
  仅用来分析Tl的化合价,而对于(B)项Tl3+的氧化性比Al3+弱又去用元素周期律去推,仅仅套用规律,对信息的理解不够全面.
  答案:(B)(C)
其他文献
以电磁感应问题为载体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根据我教学过程发现的两个典型例题为例,希望给同学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1  例1 如图1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倾斜放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两导轨之间距离为L,导轨上端m、n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虚线ef为磁场边界,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的光滑金属棒ab从距离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三角函数性质中的重要内容,是每年高考和高中数学联赛中的热点,它的解题方法也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以一道联赛题为例,介绍十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题目: 函数y=4-sinx3-cosx的最大值为.  解法1:(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因为y=4-sinx3-cosx,化简得到:  sinx-ycosx=4-3y,  所以sin(x-φ)=4-3y  1+y2,由正弦函数的有界性
高中物理经常研究一些简单的实物,人在客观世界里也称为实物.高中学生容易把实物和人简单地等同而语.实际上物理学中选取研究对象时,如何科学地区分人与实图1 图2  物的不同,应该审视三个不同角度.  一、质点角度  例1 如图1两种情景,一物体A在粗糙水平面上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人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前进(不打滑),请问物体A和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各如何?  错误答案:A物体和人都是相对地面
设计性电学实验是从教材中出现的基本实验为基础,以电路规律为基本原理,以建构式思路的核心理念“会意”为考查对象,深入考查学生创新与探究能力.  例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规格“4.0 V.0.7 A”; 电流表A1,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电流表A2,量程0.6 A,内阻r2=0.2 Ω;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rV=9 kΩ;标
课堂是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没有课堂教学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再好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如果没有转化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会流于形式.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本人以为必须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着力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本人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
例1 质量为50 kg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两手交替抓绳子),在爬高3 m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取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1500 J  (B) 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为1500 J  (C)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0  (D) 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增加  解析:笔者从学生收集到两种典型思维过程,过程一:认为人匀速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科学,分析和研究物理课题的方法比较丰富,包含有直接法、比较法、电桥法、伏安法、等效法、补偿法等等,其中,补偿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在物理学中补偿法的定义就是:某一系统若受到某种作用产生A效应,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A效应的存在而使B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做B效应对A效应进行补偿,而将这种补偿的概念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物理测量的方法就叫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比较反应热的大小;③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④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从能源问题切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结合新能源的开发,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另外,由于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的“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