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学语文教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研究和实践。许多教师在经历了这场改革的洗礼后,教学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纷纷从“教学三步曲”(即“初读解大意”、“分析理层次”、“归纳总结加巩固”)投入到了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流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提出了“语文课即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让我们明确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笔者就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谈三点看法:
  一、明确目标,树立语言训练的意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对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来看,它应该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中学生应该从语言的使用角度来学习语言。吕淑湘先生则认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要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要反复实践。”
  二、正确定位角色,倡导动态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 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具体来说,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首先,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該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再次,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给予反馈、点评。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起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例如,朱震国老师在教《白色方糖》时,采用比赛的形式,将课文解读设计成小组挑战、生挑战师、师挑战生等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定教,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整堂课赢得了一千多位听课老师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知识的获取与丰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样,阅读技能的提升也需要学生平时在阅读训练中不断地积累。教师的有效引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带领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文学思想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的感悟和审美,感悟是对叙述内容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审美则是体会作品的艺术气息,两者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有效地促进阅读技能的提升。
  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心理感应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真实情感,尽管不能完全地处在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但在思想上却能充分感受到作者需要表达的感情,这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最好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丰富的阅读体验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文学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具有浓郁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在接收文学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文学的鉴赏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
  所以,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牢记语文教学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树立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语言训练,将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有机地结合、和谐地统一,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以考试为风向标,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讲授而少互动,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参与、体验、合作中學习英语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用全面评价来树立学生信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摘要:作为西方美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立足于新符号论,从科学层面对艺术哲学重新进行审视。她科学地回答了“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一种表现性形式,与人类的内在情感具有一致性的逻辑形式,而一件成功艺术作品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另外,她还对情感性符号与推论性符号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苏珊·朗格;新符号论;艺术;表现性形式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
长久以来,品德课一直处于教学冷槽,因为课堂存在局限性,致使教学活动开展流于说教形式,实效性不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要想让一群孩子向善发展,要想品德教育更趋完善,“情境模拟”是不可或缺的。它会在你教育最困惑之时,让你感到峰回路转,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景象。本人以学生当前学习现状为教育教学资源,根据需要,抓住教育方向,说教与情境模拟活动相结合,开发课堂。取得一定实效,供同行借鉴。  一、“情境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活动正迅速地在英语学科中轰轰烈烈地开展。实践证明,通过“说课”活动,能全面衡量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能检查、考核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熟悉与理解程度;能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的理论水平;能促进教师合理地选择教法、学法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说课”的优点显而易见,因此,它常被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容易出现差生难跟上,难后续等问题。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五个问题。  一、边读边查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要求学生在查工具书理解词义时要说出理解的过程;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也不应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读物,思考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一旦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进入中学课堂已经十年。从实施新课程开始,教师们普遍都接受了一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培训。教学行为开始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灌输式被动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新教学形式越来越受推崇,“热闹”的课堂成为大部分老师的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发现了学科教学表象化、
细读文本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正受到老师们的重视。文本是一杯香茗,唯有细品慢饮者方能得其神韵;文本是一片土地,只有精耕细作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文本是一座大山,挖山不止者方可掘得语言的金矿……故刘禹锡有诗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基于此,有人以为,文本细读就是要对课文进行逐字逐词逐句的分析和讲解,力求讲深讲透,使学生知晓其微言大义。其实,这是一种望文生义式的误解。从建构主义的观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孟连县城西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内,自1289年至1949年的660年间,共有28代刀氏傣族土司在这里相继为官,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这座古建筑与周围的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实施,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对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小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语言结构和词汇,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达到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新课改”后的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训练学生口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教学语言形式,以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它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还重点推荐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不仅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读整本的书,还鼓励他们上网浏览,增加阅读量。可对于时间已成为“稀缺资源”的中学生来说,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读书应注意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