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课堂”特质解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通过灌注希望、塑造力量等策略,正视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我校依托江苏省“十二五”课题“积极课堂”的研究,把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思考融入到已有的课堂认识中,将对知识的尊重、多元人才观的树立,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融合、精取、实践、反观中,不断丰厚“积极课堂”的内涵、特质。我们认为,“积极课堂”是基于尊重学生的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的课堂,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效行动。
  一、 “直寻支持”,校园充盈积极能量
  “直寻说”的本质是一种艺术思维论。“直寻”有直接审美观照的意思,也就是直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积极课堂”更多的关注小学生的天性和内心的愿望,重视营造课堂的积极心理场,包括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相互之间的积极情绪影响、鼓励和自由的气氛等等,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自由和解放。
  首先是物质环境的支持。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最基础工作,其中学校氛围、班级环境、同伴环境、媒体信息环境尤为重要。校园里布置的各类学生作品,教学楼的“小脚丫”秀场,走道的“小太阳名片”展示,教室的“七色光”争章园……“即目所见”的环境布置彰显了“我存在”“我能行”的积极氛围。
  其次是学科知识的支持。“直寻”意味着直接触摸世界,意味着所“寻”之象是在直接无碍的当下状态下发生。这种“直寻”的直接性建立在顿悟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灵感式的、即兴式的顿悟,而顿悟往往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一方面,教师将对儿童学习本性的观照,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状态、成就动机中;另一方面,学校每年精心举办“英语节”“读书节”“数学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科领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这种课堂的“顿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是教师情感的支持。儿童学习的本性是积极的。尊重儿童学习本性,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潜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实现课堂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我们呼吁教师拥有积极的教学情态:实施教学中的状态,应该是快乐、活跃、富有感染力的;面对学生时的情感,应该是赏识、信任、充满期待的;课堂评价中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全面、留有多种可能性的。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积极心理场”,将教师对儿童学习本性的观照,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状态、成就动机中去,这样的课堂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 “高峰体验”,课堂助长生命拔节
  积极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儿童,当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才能解决难题、发现新的线索、进行协调或者克服困难的时候,都会兴高采烈。而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具备丰富的思想,并让他感受到创造性使用头脑时,所必然产生的振奋之情。这种“振奋之情”即“高峰体验”: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只有当教育唤起人的自主成长的力量时,个体所具有的天然倾向、志趣才能和个性特征才能充分自由地伸展。积极课堂追寻这样的“高峰体验”:学生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心灵得以舒展、潜能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点燃,情感得以交融,在豁达与愉悦的瞬时体验中助长生命拔节、实现生命价值。那么,如何让课堂产生“高峰体验”?
  1. 激发课堂的主体参与感。“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把儿童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学生只有在精神专注、身心投入学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克服“控制”“主宰”的愿望,改变学生“依赖”“服从”的地位,以一种完全接纳,不带任何偏见的心,接触面前这个教育的世界,对教学全情投入,与学生和谐交流,达到相对忘我的境界。教师对学生最高程度的认同、师生与教学前所未有的融合,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自己的主体能力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对周围世界表现出最高程度的和谐。这种“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状态,能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发展他们的学习天性,是课堂“高峰体验”的“催化剂”。
  2. 营造学生的思维自由场。积极的课堂,教师要架构思维支点,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教师要发展思维节点,在课堂环节、板块的交叉连接点,师生思维、情感的交汇点,知识能力建构的生长点,自如地“切入”“连接”“交汇”,让思维的灵光源源不断地激发;教师要关注思维盲点,在定势处给予引领,在懵懂处给予点醒,在残缺处给予维护,让思维的火花产生无穷裂变、释放巨能。“学习”总是在思维中发生的,只有当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思维得到解放,作为发展与成长主体的儿童才能在自觉、自主而又富于挑战性的学习中,从模仿走向创造,从完成任务走向自我实现,在不断获得成功的“高峰体验”中,激发内心无法遏制的追求意志和力量,转向一个个更为自信的新的挑战中。
  3.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力。课堂的“高峰体验”,是醍醐灌顶的思维顿悟,是和谐愉悦的情感共振,是成功后的欣快满足,是悟道般的祥和平静。它可能来自一场唇枪舌剑的思辨,也可能表现于一次激情澎湃的吟诵……深厚的专业底蕴,强烈的自信,坚持自我和透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是“高峰体验”出现的基础。对课堂“高峰体验”的追求是教师提升专业发展力的钥匙,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力的不断提高,其课堂的“高峰体验”也将从不期而遇到如约而至。
  三、 “课程关怀”,回归儿童学习本性
  提高学校教育的功效和价值,就应当真正发挥每一个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让教师的课堂不但关注知识,而且关注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个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其复合价值。我们在“积极课堂”践行过程中,提出“课程关怀”思想:丰厚课程理解,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提高课程意识,着眼于发展中的学生;提升课程品质,致力于每位学生的积极成长。我们努力突破学科本位,将教育教学实施中的行为举措凝合成一句话——“把课程关怀带给每一个学生”,关注儿童精神生活,追寻儿童生命意义,促成儿童身心发展。
  占地80亩的新校落成后,学校根据场地大小、结构、所处位置,提供了书籍、棋类、运动、视听等各种器材,形成了书吧、棋吧、游戏吧、泥塑吧等多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课余自由、自主地进行休闲活动。
  无锡首个微型图书馆“鸟巢”在天一公交站台竖起,随之6个“鸟巢”进驻东小校园。张贴海报、招募巢主、维护鸟巢、登记书目、更新图书……“鸟巢”志愿者用积极的行动诠释“信任、分享、传递”的理念,使鸟巢成为东小师生徜徉流连的温馨小屋。
  “书吧”内,三五成群的学生尽情地分享读物的精彩,他们自觉地在无人监管的“书吧借阅单”上填好借阅信息,取走想看的书籍,也时有“小脚丫文学社”的社员,将书籍重新归类整理,保持“书吧”的齐整。
  ……
  开放而又无处不在的课程资源,促成了学生的自觉自愿即有内驱力的学习。尊重、顺应,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这些都是“积极课堂”对儿童学习本性回归的考量。“积极”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态、师生间积极的教学互动上,更体现在学生能以课堂为生发点,将这种“积极”的状态延伸向课外,将学习的热情扩大,将学习的方法迁移,将学习的内容拓展,让学习成为“生活的自觉”。
  积极教育理念引领我们以更宽广的胸怀审视教学实践,以更务实的行动保障学生的学习权,观照儿童创生和谐愉悦的课堂生态环境,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实现人的自我潜能,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精神对话的心灵乐园,从而走向个性融合、分享互助的积极的学校生活。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活用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既可由教师适时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教师把握演示的时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情境渲染,有效激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将文字、声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感受幸福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幸福课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可谓是课伊始,趣已生。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向我们展现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壮丽的景色,但是台湾的蝴蝶谷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从而
一、 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1. 丰富教材内容,实施愉悦教育。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它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多媒体百科全书、各类专题学习网站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小露珠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这种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了极
一、根据文意,激趣导入  师:(出示PPT)同学们,听--过年啦!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生:小朋友们在放鞭炮,可开心了。  师:端午节到了!大家在--  生:大家在赛龙舟。  师:划得多带劲
一、扣题质疑,激趣启迪,引发期待  1.看课文插图,引出课题。你们的热情引来了一只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想干什么?(板书:猴子种果树)边板书边讲解:“种”是多音字,还有读音“zhǒng”,种子
一、 故事激疑,引出“相争”  1.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喜欢听故事。那好,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2. (课件播放《苏代止赵伐燕》故事视频)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分裂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有一回,赵国想出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大臣苏代听说后,主动向燕王表示,愿意去见赵王,设法阻止这场战争。苏代来到赵国,见到赵惠王后,便给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以指导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我们认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课内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阅读策略,增长见识,学会学习,品味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研究进程中,我们积极构建了“通过阅读学习”的指导课模式与策略。指
期刊
一、 阅读封面,创境激趣  师:(手拿绘本,投影封面,遮住书名)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有意思的绘本。先来看看封面,猜猜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  生:(兴奋起来)我猜会讲一只兔子的故事,因为封面上画了一只兔子。  生:我觉得会讲这只兔子为什么生气的故事,因为它都气得冒烟了。  师:(追问)仔细看看这只兔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它非常非常生气?  生:它脸蛋都是红红的。  生:它撅着嘴,抱着胳膊。  师:还
2003年11月18日至21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在安徽省六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4个县区,听了近20节课,与语文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体或集体对话,作了4场专题学术报告,
一、 抓课堂,为积累奠基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