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与Ungroup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综合运用Group(组合)、Ungroup(取消组)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中于知识的结构与团队学习中的灵活运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Group和Ungroup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综合运用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Group和Ungroup,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抽象后又反作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如实地反映这种关系,这就需要创设情景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与现实的背景进行一定程度的Group和Ungroup,让学生有效地从生活走近知识,参与实践,经历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应用的数学过程,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二、加强组内与组际的Group和Ungroup,形成系统有效的合作模式
   通常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解决问题。
   1.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参与学习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老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老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易造成因竞争而导致合作难以进行的结果。因此进行组与组之间的Group和Ungroup,让学习者明确各自任务完成对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意义非常重大,即学习者是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
   2.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运用Group和Ungroup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异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中立者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3.合作。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同伴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根据个人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观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每个个体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根据自身特点,有效科学得对人力资源进行Group和Ungroup,取长补短,对相互之间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在课堂内,根据提供的探究材料或学生自己提供的探究材料,允许学生需要自愿进合分组、组合,先通过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有交流准备的基础上,再次开展小组交流,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又积极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最佳测量方案,建立小组的共同愿景,以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心协力,朝着这一共同的目标前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这样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更有成效,达到团队和个人一同成长。
   4.问题解决。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相同。加强组内与组际的Group和Ungroup,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促使系统有效的合作模式的形成。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设计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租车方案的确定、门票问题的落实等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给学生留有“动”的空间和“说”的时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也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完成的一种目标,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加强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的Group
  和Ungroup,形成灵活的学习方式
   单环学习,即“知道如何做”,是一种维持性、重复性的学习,主要用来发现并纠正不符合个体或组织现有规范的偏差,以维持“使用理论”,实质就是指通过学习来维持个体或组织的现状。
   双环学习(也称“创造学习”),即“知道为何这样做”,是对自己(个体或组织)行为的正确与否进行反思,以改变“使用理论”中所体现的认知模式。
   因此,个人和组织要从单环学习模式发展为双环学习模式,运用Group和Ungroup不断调整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即从事件原理跳到系统层次,在结构层面找原因,这样才能形成对问题的本质分析并最终加以解决,促使形成灵活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团队学习中较好的运用Group
  和Ungroup,可以丰富知识的呈现形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作者单位:温岭市横湖小学
其他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深化我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
0 引言  朗读是一门有声的语言艺术,是还原语言形象,培养学生领悟力、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体味语言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是进行朗读教学指导的基础阶段,朗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读好语文、学好语文、感受语言情境的重要途径。由于汉语语言丰富,对于生活阅历不同、理解不同与辨识能力不同的人来说,在朗读中对于语义的理解與感情体会也有所差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培养学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泾惠渠灌区气象因素及水文地质条件,选取75%水平年,根据水均衡法理论对该灌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定量计算,同时对地下水疏干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计算评价
通过分析榆林市淤地坝建设情况,对病险淤地坝的病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加大资金筹措、科学管护的除险举措,以确保病险淤地坝安全运行。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
怎样提高小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个人觉得还是要从提高英语单词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新领域,也是课标的亮点之一。其着重在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一节课评价的基础,由于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缺乏先导性的经验,教材配套参考资料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甚微,作为一线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不断摸索。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安排学生去预习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无论是天性活泼好动的抑或是天生内敛害羞的,都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一点耐心的陪伴。陪着孩子们一起质疑,陪着孩子们一起思考,在寓教于乐中带着收获、欣赏、愉悦的心境走近孩子们,定能收获充满智慧、飘逸清香的果实。   案例描述:   1.陪着孩子们一起质疑   教育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坟墓。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