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现代基础教育一般是采用分班教学,把学生按学段分成相对固定的班级,便于他们接受统一的教育管理,感受群体影响,这是普惠教育的优点。但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班教育的弊端也显露无遗。课堂外的个别辅导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尤其重要,可以说是分班教育的必要补充。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而言,个别谈话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
个别谈话如何做到切实有效呢?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需探索的问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慨良多,今天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谈一下,班主任个别谈话的艺术。
一、拥有宽容心,勿求完美
青少年的心是稚弱的,如果教师用语不当,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有意无意间说出来的一句恶语,很可能会刺伤学生稚嫩的心,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创伤,影响他(她)的一生。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严厉的苛求更有效,当众点名批评指责更不可取。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天真,做事冲动,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班主任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宽容不是放纵,不是置之不理,它只能是对某些情形在一定程度上的容忍,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就班主任本身而言,宽容需要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性格修养,需要一种居高临下的大度,这是正确而有效地作用于学生心里转变的前提条件。
二、因材施教,勿放空枪
谈话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教育家孔子,他跟学生谈话很有代表性。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合乎道义的事情就可以干起来了吗?孔子对他说,你的父兄还活着,怎么能听到别人的话就干起来呢?不久冉有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合乎的事就应该干起来。他的另一个学生知道后就不明白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有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冉有性格怯懦,我给他壮壮胆,子路胆子太大,我要压压他。孔子充分了解弟子的性格,他的谈话是个性化、艺术化的。
看对象说话,做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班主任首先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人格,这是前提;其次才是仔细观察和调查,达到了如指掌的境界。这样才能在同一现象,有时是群体现象中了解各个不同的内在原因。比如说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的是因为天分不高,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无法全面掌握知识;有的天资聪颖,但自持聪明,不愿认真学习;有的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成绩只要中等偏上就沾沾自喜等等。所以在做思想工作时就应该区别对待,有针对性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结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自己冷静很重要,勿冲动
遇到问题找学生谈话,常规是及时解决,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些情形却要冷处理,欲擒故纵,稍作停留,以便学生有一个余地,反思审视,自省自悟。这样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一是事件需要调查,情况尚不明朗,原因还不清楚,二是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当时情绪不稳定,与他谈话效果不佳。迟一点找他,或许可以让他先冷静思考一番。比如一位学生考试失常,其结果尚在他意料之外,成绩一出来,老师马上找他,或许怎么谈都会事倍功半。待到他们了解成绩,纵横比较,自我反思一番,情绪也比较稳定,就希望和老师谈谈。如果学生产生了同老师单独对话的期待,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其思想,谈话恰当,效果绝对非常好。
老师要事先作认真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消除顾虑,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以此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师生间和谐统一的气氛冲淡了学生心中不愉快的阴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老毛病。
四、引导学生反思很重要,勿打骂
我开始当班主任时,学犯了错误,我急忙喊他(她)来办公室,自己气呼呼地一坐,学生怒冲冲地一立,我把口一张,学生将头一低,铁面对黑枪,气氛森然。我在那里语正言辞地“训”得费尽了力气,学生只是垂头,最后不欢而散。我暗自寻思:这样疾言厉色,学生听进去了吗?没有。这样唱独角戏,能唤起学生自愧自责之心吗?不能!
班主任进行个别谈话的着眼点应放在教育过程上,而不应该死盯住阶段目标,或个别环节。从教育过程着眼,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进步之路,成长之路、成功之路。从阶段上讲,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种情形,都应视作一定阶段进程的必然结果。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就必须从发展过程上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指点努力方向,而不要动不动就训人,或者进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我班有几个女生颇令人头疼,每星期总要犯一些小错误,老师教育后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最近她们下午上课迟到了好几次,每次我都是板着脸教训,学生们也一副很难过,决心改掉坏毛病的表情,一千字的检讨书洋洋洒洒,写得很深刻。一天下午她们几个又迟到了,第一节下课后,她们到办公室请求原谅,当时我太生气了,看看她们似乎也已准备好接受批评。我转念一想,再多的训斥无法解决问题,她们并不是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习惯的慢动作导致迟到。经过了解情况,果然如此,学校上学时间是2:20,她们每天2:00出门,在路上边走边玩,认为只要2:20能到校就行了,结果进校门准时,到班级就迟到了。她们也很希望我能想办法帮她们改掉这个毛病。于是我们一起讨论,决定一定要在2:10之前到学校。她们如释重负地走了,有了这个共同的约定,这几个女生在下午再也没有迟到。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个别谈话艺术是班主任个人素质的体现,融班主任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能力等因素为一体。它能启发学生顿悟、激发他们求知欲、上进心的必要途径。言语得当,可以迸发出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对良好班风,、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基础教育一般是采用分班教学,把学生按学段分成相对固定的班级,便于他们接受统一的教育管理,感受群体影响,这是普惠教育的优点。但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班教育的弊端也显露无遗。课堂外的个别辅导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尤其重要,可以说是分班教育的必要补充。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而言,个别谈话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
个别谈话如何做到切实有效呢?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需探索的问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慨良多,今天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谈一下,班主任个别谈话的艺术。
一、拥有宽容心,勿求完美
青少年的心是稚弱的,如果教师用语不当,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有意无意间说出来的一句恶语,很可能会刺伤学生稚嫩的心,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创伤,影响他(她)的一生。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严厉的苛求更有效,当众点名批评指责更不可取。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天真,做事冲动,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班主任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宽容不是放纵,不是置之不理,它只能是对某些情形在一定程度上的容忍,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就班主任本身而言,宽容需要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性格修养,需要一种居高临下的大度,这是正确而有效地作用于学生心里转变的前提条件。
二、因材施教,勿放空枪
谈话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教育家孔子,他跟学生谈话很有代表性。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合乎道义的事情就可以干起来了吗?孔子对他说,你的父兄还活着,怎么能听到别人的话就干起来呢?不久冉有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合乎的事就应该干起来。他的另一个学生知道后就不明白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有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冉有性格怯懦,我给他壮壮胆,子路胆子太大,我要压压他。孔子充分了解弟子的性格,他的谈话是个性化、艺术化的。
看对象说话,做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班主任首先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人格,这是前提;其次才是仔细观察和调查,达到了如指掌的境界。这样才能在同一现象,有时是群体现象中了解各个不同的内在原因。比如说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的是因为天分不高,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无法全面掌握知识;有的天资聪颖,但自持聪明,不愿认真学习;有的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成绩只要中等偏上就沾沾自喜等等。所以在做思想工作时就应该区别对待,有针对性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结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自己冷静很重要,勿冲动
遇到问题找学生谈话,常规是及时解决,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些情形却要冷处理,欲擒故纵,稍作停留,以便学生有一个余地,反思审视,自省自悟。这样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一是事件需要调查,情况尚不明朗,原因还不清楚,二是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当时情绪不稳定,与他谈话效果不佳。迟一点找他,或许可以让他先冷静思考一番。比如一位学生考试失常,其结果尚在他意料之外,成绩一出来,老师马上找他,或许怎么谈都会事倍功半。待到他们了解成绩,纵横比较,自我反思一番,情绪也比较稳定,就希望和老师谈谈。如果学生产生了同老师单独对话的期待,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其思想,谈话恰当,效果绝对非常好。
老师要事先作认真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消除顾虑,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以此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师生间和谐统一的气氛冲淡了学生心中不愉快的阴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老毛病。
四、引导学生反思很重要,勿打骂
我开始当班主任时,学犯了错误,我急忙喊他(她)来办公室,自己气呼呼地一坐,学生怒冲冲地一立,我把口一张,学生将头一低,铁面对黑枪,气氛森然。我在那里语正言辞地“训”得费尽了力气,学生只是垂头,最后不欢而散。我暗自寻思:这样疾言厉色,学生听进去了吗?没有。这样唱独角戏,能唤起学生自愧自责之心吗?不能!
班主任进行个别谈话的着眼点应放在教育过程上,而不应该死盯住阶段目标,或个别环节。从教育过程着眼,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进步之路,成长之路、成功之路。从阶段上讲,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种情形,都应视作一定阶段进程的必然结果。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就必须从发展过程上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指点努力方向,而不要动不动就训人,或者进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我班有几个女生颇令人头疼,每星期总要犯一些小错误,老师教育后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最近她们下午上课迟到了好几次,每次我都是板着脸教训,学生们也一副很难过,决心改掉坏毛病的表情,一千字的检讨书洋洋洒洒,写得很深刻。一天下午她们几个又迟到了,第一节下课后,她们到办公室请求原谅,当时我太生气了,看看她们似乎也已准备好接受批评。我转念一想,再多的训斥无法解决问题,她们并不是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习惯的慢动作导致迟到。经过了解情况,果然如此,学校上学时间是2:20,她们每天2:00出门,在路上边走边玩,认为只要2:20能到校就行了,结果进校门准时,到班级就迟到了。她们也很希望我能想办法帮她们改掉这个毛病。于是我们一起讨论,决定一定要在2:10之前到学校。她们如释重负地走了,有了这个共同的约定,这几个女生在下午再也没有迟到。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个别谈话艺术是班主任个人素质的体现,融班主任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能力等因素为一体。它能启发学生顿悟、激发他们求知欲、上进心的必要途径。言语得当,可以迸发出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对良好班风,、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