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性思维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对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挑战与跨越,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挑战性思維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变“思维翻版”为“个性挑战”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跳出教师设计的条条框框进行深入思考。
  【片段一】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
  师: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人物,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读了课文以后,你对渔夫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生:我觉得渔夫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
  生:我觉得渔夫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我觉得渔夫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除了聪明、善良、勇敢、以外,你觉得渔夫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渔夫是一个能够把命运把握在手里的人。
  生:我觉得渔夫是一个敢于同坏人作斗争的人。
  ……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在对学生的点拨引导上,我着重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思维总是被教师、教材、课堂等束缚,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于学生的挑战性思维经常被压抑。因此,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教师应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片段二】教学《鸟的天堂》一课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以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生:我想知道昨天见到的鸟的天堂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两个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没加。
  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如果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就更了不起了。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没有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而是从文章段末入手,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发展了学生的挑战性思维。
  三、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学习,以使学生的挑战性思维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片段三】教学《火烧云》一课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端,形态万千,它的颜色与形态各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第一组:绘画组。
  师:下面有请小画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画的火烧云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画的是一条狗,这条狗十分凶猛……
  生:我画的是一匹马,这匹马很……
  第二组:朗诵组。(略)
  第三组:导游组。(略)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根据《火烧云》一文的特点,我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挑战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挑战性思维,可以有效改变学生思维片面、无序、定型等现象,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下教师普遍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课堂评价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服务。因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策略单元”,借助整个单元的课文训练某一种核心的阅读方法。这种单元类型的教学就需要充分开掘单元课文与所要重点训练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单元训练重点。那么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预测”,该怎么教学呢?  一、把握契机,唤醒动力,让预测兴趣盎然  1.各抒己见,在众说纷纭中预测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已经得到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但是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效果,还要追求效率。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繁多是公认的事实,是不是繁多的内容就一定需要复杂的教学过程呢?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思考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
阅读能力是学习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较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把比较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懂得阅读。  一、不同阅读材料间的内容对比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水平,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现阶段学生水平的教材进行比较
翻开统编本教材,可以看到一幅幅生动、灵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紧扣文本内容,极富人文性、趣味性。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重视语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语篇中插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插图仅仅成为教学的点缀,而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掘其功能、意义和价值,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自主选题”“自由表达”等具体的建议,反对一切束缚学生思维、表达的行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所长金生鈜教授告诉我们: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这里的共同学习、互相交换、积极分享,对于习作教学中学生自主选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
童诗有着稚嫩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描绘生活,以儿童的口吻与大自然对话,充满着童真、童趣,深受儿童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让童诗教学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一抹亮丽的颜色呢?教师可以从儿童诗的情感、情趣与情境等方面入手。《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一首童诗,作者主要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童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童趣,富有韵味,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
诗文互补是拓展阅读的一种形式,可以在有限的时空背景下,开掘出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提升阅读效率的目的。《一个接一个》一文以儿童的视角,用最本真、最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孩童无奈而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  一、立足意象,品读感受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意象是整个文本的核
【文本解读】  《蜜蜂》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课文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编入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做到有序表达,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它们或者景美,或者语言美,或者情感美,使学生不由自主徜徉其中。在写景类课文中,对于景物特点的描写,作者最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基于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微仿”的方法是教学写景类课文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色彩渲染的“微仿”  “能读千赋则善賦。”这句话充分表明了积累的作用。在写景类课文中,语言优美、用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