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独钟学童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诗有着稚嫩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描绘生活,以儿童的口吻与大自然对话,充满着童真、童趣,深受儿童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让童诗教学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一抹亮丽的颜色呢?教师可以从儿童诗的情感、情趣与情境等方面入手。《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一首童诗,作者主要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童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童趣,富有韵味,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趣,享受到创作童诗的快乐,提升童诗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为例谈谈以“情”为主的童诗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体味童诗之“情感”
  《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儿童诗也是如此,是作者丰富情感的表达。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出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诗中所流露的情感,让诗情与童心融合,从中真正体验到童诗的情感美。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主要描写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赞美了秋天。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以饱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同学们,春天里有色彩鲜艳的花朵,夏天里有枝繁叶茂的绿树,冬天里有纷纷扬扬的雪花,秋天里有什么呢?你喜欢秋天吗?”听了教师的话,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秋天里有硕果累累的果实,有农民伯伯的粮食大丰收,有石榴咧开嘴笑,有大雁南飞……”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顺势说道:“是啊,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果实的香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一听吧!”经过教师的提问诱导,画面渲染,以及学生对秋天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他们自然进入到了童诗所营造的倾听秋的声音的学习氛围中。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也很容易与童诗产生共鸣,体会到诗中的情感。
  二、寻找童诗之“情趣”
  童诗除了以丰富的情感吸引读者以外,还具有一定的童心童趣,这个童趣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读者去诵读、探索。因此,教师可以从童趣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童诗,这样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听听,秋的声音》这首童诗从儿童的角度描写了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充满着童趣。大树抖抖手臂“唰唰”,蟋蟀振动翅膀“
其他文献
《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我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由于写景类散文承载着独特的教学价值点,笔者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一方面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一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散文,探寻写景类文本的表达秘妙。  一、切实体悟,感知多重角度的表达效果  很多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只会从一个维度出发,往往不能整体全面地再现事物的客观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紧紧围绕“寓理于乐,寓情于趣”展开,所以这一文体也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文章就是寓言,尽管它们的篇幅不长,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为此教师应该依据其问题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提升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情深、风清、事信、义贞、体约、文丽是文章的创作原则和评判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万物之文”,也可以以“六义”为其标准。  一、“情深”:师生情感真挚  课堂教学的“情深”,是指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体现出的情感真挚。而情感真挚的基础,我认为,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真正适合学生,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过度“师本”或过度“生本”,都难以“情深”。以下就从这两方面进
“微课”又名“微课程”,近几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理念而迅速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加入微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能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植入更能够激活学生、激活教师、激活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植入微课激活限时课堂,让学生更直观、高效地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运用知识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下教师普遍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课堂评价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服务。因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策略单元”,借助整个单元的课文训练某一种核心的阅读方法。这种单元类型的教学就需要充分开掘单元课文与所要重点训练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单元训练重点。那么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预测”,该怎么教学呢?  一、把握契机,唤醒动力,让预测兴趣盎然  1.各抒己见,在众说纷纭中预测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已经得到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但是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效果,还要追求效率。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繁多是公认的事实,是不是繁多的内容就一定需要复杂的教学过程呢?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思考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
阅读能力是学习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较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把比较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懂得阅读。  一、不同阅读材料间的内容对比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水平,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现阶段学生水平的教材进行比较
翻开统编本教材,可以看到一幅幅生动、灵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紧扣文本内容,极富人文性、趣味性。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重视语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语篇中插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插图仅仅成为教学的点缀,而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掘其功能、意义和价值,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自主选题”“自由表达”等具体的建议,反对一切束缚学生思维、表达的行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所长金生鈜教授告诉我们: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这里的共同学习、互相交换、积极分享,对于习作教学中学生自主选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